水墨点评(1105):端午,蟾蜍无法愈合的痛【散文诗】作者:田间布衣
(2020-08-30 19:50:21)
标签:
情感诗歌文学杂谈 |
分类: 水墨诗话 |
作者:田间布衣
【编者按】:在端午节这个具有传统纪念意义的日子里,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屈子的作品;而这首《端午,蟾蜍无法愈合的痛》却从另一个侧面去感悟端午,去解读端午;虽然整首诗歌读来仿佛与屈子无关但是从诗歌的表象之下我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初衷与千年之前屈原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殊途同归。屈原之所以被许多人纪念其人格魅力和思想不用多说。而这首诗歌读来散文诗很有震撼力。虽然写的是一件不为很多人熟知的事情:“端午这天,如果有幸能抓到蟾蜍……,可以治愈一种顽疾。”但却由小喻大,由浅及深,表达得意味无穷,耐人寻思。诗歌仅仅抓住人们的一种“敬畏生命”集体意识,诗人将它们一一收拢,形成了他的“关于生命”的形象化的现身。我之所以推崇这首作品,因为它突出地体现了散文诗表现力的一个最基本的准则,那就是用形象说话。充分调动读者对于“形”的感知,最大限度的将这种“感知”展现于笔下。我注意到诗人让对于这种“抓蟾蜍”的行为有着体察入微的体验,观察极精细,抒写很从容,仿佛只是客观、冷峻地推出,呈现,其实蕴藏着很深的内心感情的反映,只不过含而不露,渗透在其中。他写得十分简洁,节制。在《端午,蟾蜍无法愈合的痛》的结语:“黑与痛,是可怕的。
/ 它使成年人失去仁慈。它让孩子学会憎恨。”这“黑与痛”便有了对于生命呐喊气息,便多了种对于人生和理想的无奈痛楚。而这与端午节实际所要纪念的人物屈原在此时有着何等相似的重合。毫无疑问,这组散文诗带给我们对于生命的伟大与渺小的感悟,诗人淡淡的笔触下,有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眷恋,对理想的执着。大美其外,精酌其内,呈现给我们的文字鲜活、震撼和低沉。展示出诗人丰富、深邃的灵魂的特征。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