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墨点评(891):毒变作者:墨染

(2019-11-30 19:47:12)
标签:

情感

诗歌

文学

杂谈

分类: 水墨诗话

毒变

 

作者:墨染



张三是农民的孩子,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淳朴 诚实,
他只想安安静静的生活,
从小父母就教育他要踏踏实实的干活,
然后娶妻生子。
时代的催促总会迫使人向前进步,
读书  盖房  买车  存款  娶妻……
那一年,
张三本考取了优良的成绩,
尽管有许多人的口头夸赞和支持,
却因为高昂的学费而不得不选择放弃。

张三选择了南下,
只因为  他听说那里黄金遍地
一路的波折就不需细说,
几经辗转的他恨透了  溜须拍马  请客送礼。
看惯了臭水沟的尸体 高高在上的吃相的他,
只想过平凡的生活,
安静的日子。
重几亩薄田,
养两个善良淳朴的孩子。

终于,
张三结识了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那是一个聪慧 漂亮  贤良淑德的女子。
张三本以为会和他她白头到老,
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悲情的故事。
在坚贞的感情也会有裂痕的一天,
在这个物纵欲流的盛世,
一贫如洗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无力,
只能惨淡的接受现实

张三曾想过死亡,
结束这可悲的日子。
颓然的回到家乡,
家乡却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王二麻子因地沟油而发家,
李四因添加剂而驰名,
钱五成了某高官的女婿……
这都是儿时的同伴,
这都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孩子。
张三默默地承受着忍受着他们的白眼和轻视,
以及一脸避之不及的嫌弃。
张三的心里,
有恨  有嫉。
只有和他一样落魄,
儿时关系并不太好的杨六来把他接待,
两个人喝了个哭天呛地
然后激动的为对方加油打气。

再一次的南下,
张三吃尽了苦头,
先是被骗近了传销,
好容易逃了出来,
却又莫名其妙的丢了腰子。
躺在脏臭阴暗的垃圾堆中,
看着街上的灯红酒绿  纸醉金迷,
张三的心底滋生了无穷的恨意。
越发的觉得自己应该拼搏,
他张三也要出人头地

张三并没有和大多数郁郁不得志和被欺压的人一样去报复社会,
因为他知道,
那只是一圈微不足道的水纹,
转瞬消弭。
忍气吞声的皮囊再也装不下一丝空气,
这让他反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欲望,
坚定了自己的出人头地

一贫如洗又无权无势的他又怎么能逆袭呢?
投机倒把 勾心斗角 苟且钻营……
干着以前最痛恨最瞧不起的事。
在心底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
等自己有了钱,有了车,有了房,
就不干了,
等自己衣锦还乡,
让看不起自己的人对自己奴颜媚态
就不干了。
于是嘴上说着不干了,
心里却坚持着一直干了下去。
捕杀着最珍贵的动物,
毁灭着最珍贵的植物,
排放着最全面的污染,
生产着最剧毒的食物……

终于,
他回到了家乡。
王二麻子成了他的小弟,
李四被他收购了公司,
就连权倾一方的钱五,
也对他鞍前马后  卑躬屈膝。
开着最昂贵的车,
住着最豪华的别墅,
身边总跟着各式各样的美女和记者,
每一个乡亲对他的笑容都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他风风光光的为不知是哪一年就已经因为癌症而去世父母,
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
有政要和巨头的参与,
有媒体和新闻的关注,
弘扬着他的孝道,
宣传着他的事迹。
然而却没有让他得到丝毫的满足,
以及一点点欣喜。
张三突然很怀念杨六,
但怎么也没有找到杨六的踪迹。
有人笑着说杨六一家因为太穷而没脸在待在村子,
可能去投奔了更穷的亲戚,
也有可能正在外面拼命的打拼,
心里想着如何才能像张总您一样出人头地

这是一个无眠的夜,
张三谢绝了一切的活动,
早已经不在抽烟的他,
把一支又一支昂贵的香烟掐灭。
想着自己的过往,
想着自己遍布全球的产业。
化工巨亨,远洋巨头,生物巨人,农业巨星……
一个又一个无比耀眼的头衔,
终究是压碎的他粗大的神经。

张三病了,
患的是各种各样的癌症。
他的资产被银行拿走,
他的帝国被王二麻子和李四瓜分,
他的所有名誉被钱五拔掉,
媒体将他渲染的臭不可闻,
以至于愤怒的村民们毁了他的祖坟。
他麻木的躲在脏乱的地下室里,
看着乞丐们嫌弃和轻视的眼神,
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杨六来了,
他很想发个招呼,
却因为扁桃体癌变而发不出声。
杨六告诉张三,
他的父母和收留他的亲戚都死了,
本来是小病,
却因为没钱而变成了癌症。
他自己也快了,
他的肺最近也开始不太平静。
乞丐们听到后惊慌的跑了出去,
怕病变的传染还锁死了出去的门。
杨六静静的说着,
张三静静的听。
他们都流下了汹涌的泪,
泪水渗透了混凝土,
腐蚀了钢筋。
只听见一声巨响,
整栋大楼变成了他们的坟茔。

2016.05.05
小西门
【水墨点评】:写这样直面和鞭挞现实的诗需要勇气和功力。诗人通过讲述张三的故事给我们提共了再认识社会及众草根人物的命运;张三的故事或者描写正是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诗歌采用白描则更有效地去让读者看清张三看清这个社会,从而打动每一位读者,而真实再现的这个社会对于一个普通人的整个人生的影响和塑造,则是这首诗的命脉。诗人写作的开阔视野,不断变化着的各类人物的命运,使诗歌产生了一定的重量和广度的同时,又具备抵达人心的力量,同时也留给我们每一位读者一个个思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