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点评(497)
(2018-05-30 18:36:44)
标签:
诗歌文学杂谈 |
分类: 水墨诗话 |
锈迹斑斑的名字(组诗)
作者:湘妃
《夜色凉如水》
“在夜色里泡久了的人,会生出斒斓的铜锈。”
那个人衔着烟斗,全身裹在黑袍里
仿佛刚从天界窃火归来
夜色深如渊薮。他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看向脚下。“小心啊,你一步也不能走错。”
重物跌落悬崖
山谷传出喑哑的回响
《空房不忍归》
他环首向四周。“无咎。”
丁字九步,一步七尺
他大步疾走,想在空处掘出屋子
安顿一些重若千钧的事物
阴影不住的鞭笞着他
把他驱赶进波澜起伏的黑暗
最高的山峰,嚎叫刺穿穹顶
满月。狼人出没
《没个安排处》
肉身无处安置,他们空悬于
日趋沉寂的院落里。要到哪里去寻找一抔暖色泥土?
大雪无雪,草木选择死去
有些变节,园子里满是夺目的红叶和
一团团舞动的魅影
天空再没有银色的星辰。取而代之的
是彩色的颗粒,有毒的糖果!
骑士穿着过时的铁制铠甲,站在角落
他的名字生满锈渍
【编者按】:写“夜”这样一个多具诗歌意向的题材,有时候很难把握其切入点或者着力点。而诗人却从“锈迹斑斑”入手,三首小诗的着笔点及物象也有重合之处,风格相近,都较为舒缓隐忍。在这样短炼的十几行句子里,就已经动用了视、听、触等诸多感官体验,可见看似三首小诗主题不同实则有着统一的诗歌主旨。如拉琴的乐师随手拨弄的几声定弦音,未必成曲,但基调就在散落的音符之间已然令听者潜意领会了。这组诗歌其实就只营造了一个意向——时间。所有的夜色、空房、天空都指向这个意向。而“锈迹斑斑的名字”则成为诗人设置的一个简单的赋予时间感的名词。其实,如果深读这组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这组心地凄凉的诗歌,在暴烈和混乱的表层,一股温情始终是挥之不去的暗流。在诗歌里诗人设置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这里面的黑夜与光明、冷色调与内在心里的要爆发暖色调、外在的感官感受和内在的心灵感受,产生了阅读上的冲突快感。我还发现这样的诗歌还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诗歌的表达总有一种挣扎和迸发的感觉。从创作态度上来讲,我觉得心里的凄凉更严肃一些。虽然可能诗人是那种极具情感爆发力的人,但是,诗人作品始终带着一种温柔的触感。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
【编者按】:实话实说,没有看懂。第一首,仿佛是所处黑暗,需小心谨慎;第二首,借用了天地禹步,然后跳出来狼人,有点意思;第三首,冒出个骑士。诗中的内在提示较少,感觉在写三个角色,但以在下的知识涉猎,确实不清楚。把这抛开,单从写作来说,老道自然,场境的构造比较神秘,而且有不少精彩的句子。先点个赞,等待其它编辑继续解析。(责任编辑:杨四五)
【编者按】:有一些文字,是隐隐约约的,粘了点题目的灰,又鄙弃那“固有”的模样。本篇诗歌,一个沉甸,腐味,旧物的题目,让我们开启了一种如油墨画的意象。第一篇诗歌,从精彩的“醒语”中,可以考究一个深沉的故事,这味道,有点呛。第二篇,最后两句有点硬。受到,前边美妙句子的累。第三篇作品,从死亡的墓到充满锈渍的名字,都巧妙,奇诡的表示出了《没个安排处》的精彩,其中的“逝后,名声,归所”的意象,值得我们深思。问好,湘小妃,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祝,冬安。(责任编辑:施公子)
【鸣飞点评】:通过这一组诗。我看见了作者娴熟的语言技巧和恰到好处的力度。尤其是善于运用心理独白和对话来暗示读者其中的言外之意,如第一节:“在夜色里泡久了的人,会生出斒斓的铜锈。””小心啊,你一步不能走错“等。再用诗歌性的修辞手段让诗意在自然的场景与生活中的意象两者之间来回跳跃,并融入由此所引发的思考呈现在读者眼前,如第二节:”他大步疾走,想在空处掘出屋子/安顿一些重若千钧的事物/阴影不住的鞭笞着他/把他驱赶进波澜起伏的黑暗/最高的山峰,嚎叫刺穿穹顶/满月。狼人出没“。作者很擅长用强烈的语言节奏来凸显诗性的陌生感。有的诗评家认为诗歌的力量来源于语言而非思想,语言更直接指向真相的深处、更深处。我从本组诗的第三节感受到语言本身产生的强有力的力感。确然,诗歌的语言力量完全可以带给读者抑或作者自己抵达一种必然--------要不就是天堂,要不就是地狱!一位诗人说过:”去掉诗意本身也是诗意的一部分“,有时候,故意也不失为一种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