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墨点评(444)

(2018-02-22 09:04:02)
标签:

情感

太阳公社文学网

文学

杂谈

分类: 水墨诗话

鸟朦胧(组诗)

作者:飞的寂冷


沐浴

再赶十几里山路,我便可以在亮起星火的地方
点燃炊烟。趁着流水还未结冰
趁着空山鸟声寂寂,我用草笠压住眉间
蓑衣在风中烈烈作响,仿佛同行的路人
与我攀谈,寂静的山路上
只有我与他的轻声呢喃,你听不到别的声音
此刻,只有风
宛若我失散多年的老朋友


点燃

经过一座山林,便听到林子深处传来
簌簌的声音,天色将晚
一定是有嗷嗷待哺的动物在等外出觅食的父母
它们殷切的目光,从枝桠间
延伸,此时
我看见一对鸟落在一棵树上,有几只小鸟张开嘴巴
从巢里探出头来。天色又暗了几许
似乎会来一场猛烈的暴风雨

渴望

必须在天黑以前觅得一处住所
山路极其难走,尤其在这样的黄昏
尤其在筋疲力尽的时候。如果有一碗烈酒
或者一个朋友
于室内斗酒赋诗,下棋作对岂不快哉
天空隐约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有一只受惊的野兔迅速向远处掠去
我摇了摇头,难免不被一场雨淋湿
这时,转弯处
赫然出现一座寺庙,寺门大开
一个一身白衣的小沙弥,双手双十对我说道
施主,方丈已等了你好久

【编者按】:读完这组《鸟朦胧》,我心里突然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诗歌要小说化吗?实际上当现代诗歌在向小说化倾斜的同时,其剧情化和散文化特征也在日益突出。而从小说化这个范围来看现代诗歌,由于要在较短的篇幅中处理事件的开始、高潮与结束,内部的矛盾往往被高度集中化,于是诗歌的整个叙述过程便表现为:剧情或者心理上的冲突。这组《鸟朦胧》正好是这个结论的佐证。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看作是一个行者,在眼里的所见都是剧情铺设的结果,而则是感性的。这两者之间一开始便有了冲突:时间与目的、黑暗与光明、渴望与无望等等。因此感性的在受到这些冲突的同时,情感的改变以及对理性的对方也有了自己的感触,这种感触在整组诗歌中体现为一种接受和无奈。在诗的结尾,诗人在理性感性这对矛盾体之间甚至安排了一个更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寺庙。这时,转弯处 / 赫然出现一座寺庙,寺门大开 / 一个一身白衣的小沙弥,双手双十对我说道 / 丈已等了你好久真可谓柳暗花明。原来在感性与理性中在寻找这样一个目的——佛;也使得组诗的思想性提升了一大步。给予读者的阅读空间也更大了。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