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公社文学网】水墨点评(131)
(2016-12-21 09:23:14)
标签:
太阳公社文学文学网杂谈 |
分类: 水墨诗话 |
寻情(外一首)
作者:赵传昌
风,穿越流年
绿,葱郁梦幻
寻你,到那桃林里
哪棵桃枝,悬挂
过情话?!窥窃春风
还记得我么
冬日里相拥,会
消融沉荷。有一棵
枯瘦腊梅,一直在等
你来嗅,羞涩的香
寻你, 小桥也弯成月
灵动经年诗意微澜。停靠
你的岸,泊在 你
含情的泪眸里
爱
1
其实,我们就是两块石头
有棱有角,做着火山的梦
2
水,成就了我们的漂流
有了你,我会去作那船
3
开花的时候,我还是棵寂寞树
冬过了。你可携春风,来读我的诗
4
到月光里去种思恋,影子
也会站立起来。为了你
有一群星星让我淡漠,疏远
5
玫瑰,最适宜跳舞,从来不相信
眼泪。收下吧!我的亲爱
【编者按】:这两首诗歌是诗人生活抒情诗。诗中倾慕、追求、等待、表白等爱情生活情趣,别开生面,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沉醉于爱的时光里的风景总让人有更多的憧憬。而“桃林里”、“月光下”的动人爱情却更能拨动人心弦。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轻快的画面,通过普通的意象来表达一种美好的情愫,总是的几分感动,将真挚感情传达得既朦胧又美妙。春夏秋冬,四季,俨然就是一个爱从萌芽到成熟的一段美好过程。在收获果实的时候,也都幸福的采摘了爱情的硕果。全诗语言质朴,表达直白。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
《鸣叫的声音》
作者:鸣飞
走在家乡的山路上
头顶的阳光一定如鸟鸣般清亮
往事的场景与田野金黄的油菜花一起盛开
需要回忆,让幼时的一些影子重新出现
可是大多数早已遗失
只剩下一些中年的面孔和生活的刀锋
以及熟悉而又陌生的风、细雨与鸟鸣的天空
对故土的眷念是多么深远,却那么的漫长与模糊
就如此刻聆听远山暮归鸟的声音
每一次返回,都清澈高昂
每一次远走,都低首空鸣
如今,我怀揣衰老
依然固执地期待,头顶上那一声清亮的鸣叫
【编者按】:一声鸣叫,勾起了乡愁。这首《鸣叫的声音》从另一个侧面来抒发诗人心中的故土情怀。阅读鸣飞的这首诗,使我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笔下的那首《乡愁》,被历史造成的两岸局面在压抑和渴望的诉求中通过邮票、船票等来实现。同样,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诗人们,都在忍受着生存竞争与精神追求的挤压,那种理想与现实相悖的痛苦以及对于故土的依恋,只能用写诗这种含蓄而高雅的方式表达出来。“走在家乡的山路上
/ 头顶的阳光一定如鸟鸣般清亮 /
往事的场景与田野金黄的油菜花一起盛开”诗歌一开篇,诗人就以一种开心、敞亮的心态诉说着对于故土的喜爱。随后,诗歌的第二、三节,诗的情调变得深沉、含蓄、蕴藉。还是用“鸟鸣”这个意象显示出了诗人与故土的血肉联系。“清澈高昂”、“低首空鸣”既是诗人所听见的声音同时也隐喻为自己的离别、回归。其实,这声音也就是“乡音”。诗人将这声声鸣叫喻为乡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确,无论你走到哪里,在外漂泊多少年,都改变不了乡音,已烙上了深深的痕迹。无论走到哪里,都感觉乡音最亲。倘若在他乡听到耳熟能详的乡音,那种亲切感真是溢于言表。乡音是思,乡音是情。那声声鸣叫就是诗人听见的最美声音,最美乡音。正如诗歌结尾处写道:“如今,我怀揣衰老
/
依然固执地期待,头顶上那一声清亮的鸣叫”。鸣飞的诗歌风格注重于心灵碰撞的冲击力,在于对人生的恰切体验。读到这样的诗歌,总会让怀乡的心绪久久的萦绕在心间。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