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子非水墨
子非水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251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阳公社文学网】水墨点评(九十)

(2016-10-20 09:20:09)
标签:

太阳

公社

文学

文学网

分类: 水墨诗话

《乡愁》

作者:绿叶红了

【雨水】

雨滴
从家乡的屋檐不断地跳下
绽开自己的身躯

一只流亡的猫,风雨中
不停地寻找家的归属
一只狗在温室里甩动着身子
用忠实的眼睛
记录这潮湿的片段

【领土】

曾经的大草原
只剩最后一块草地
一群勇敢的人
进行着最后的争夺
一头孤独的狼经过
流下了两行清泪

【河流】

河流,我想把你审判
我努力寻找
那些腐烂的尸首
你的心在流血
那流动的血啊
带走了我的一生

【惊雷】

锄头还没有苏醒
烟囱还在对话天空
一群懒人还在沉睡
一些花朵从一幅画里走出
飘起,砸在另一些的花的脸上
孩子的笑声
从童年飞来
是一道闪电
照着行人心间厚厚的白雪

【苏醒】

我梦见
奶奶的微笑
绘蓝了天空

我梦见
女儿的画中
有所有故乡的影子

我梦见
唐诗宋词
铺开一幅幅故乡油画

我梦见
油画里
散发着我童年的香气

我梦见
我的梦醒了

【编者按】:很别致的一组诗歌。记得当代著名作家和社会学者梁鸿对于乡村社会以及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评述又重新抛还了这样思考:当我们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时候,是否需要以消灭千年来的乡土文化为代价?当我们把村庄以标准化流程改造成一座座一模一样的小城镇的时候,每个人的乡愁是否也变得一模一样?这样的乡愁便是在经济化浪潮中被无情摧毁的古老的房子和街道。那些消失在视线的古老与斑驳成了好多年来难以磨灭的记忆,渐渐的成了一种遗憾。乡愁是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所谓的乡愁其实指的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乡和思绪,多样化的情感和回忆。而诗人对“乡愁”也体现了多样化。《雨水》、《领土》分别以流浪的猫、狗、狼这些熟悉的动物来表达这样的一种只属于人类的情感。确实也如此,在这两首短诗里,我们也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那种根植于人身上的这种情感。只是这种感受终归还是将人的情感活动移植上去的。而《河流》、《惊雷》、《苏醒》却从人的精神世界里去表达。尤其是后两首读者可以从中深切的感受到这种“乡愁”。在现在这个大时代里,城市农村的融合,则更加可以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油然而生。这也正是中国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情节。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

《如果》

作者:田间布衣

  如果
  我的诗死了
  谁的情,会在我的泪水中变霉
  
  如果
  我的泪枯了
  谁的心,会在红尘里伤悲
  
  如果
  我的生命走向了尽头
  谁的爱,会在天堂里游弋
  
  如果,我的诗死了
  红尘若能永远深情
  那么,就让爱在深情里萌动
  尽快长成一道风景
  
  如果,我的泪枯了
  雾霾不再从远处漫过来
  那么,就让失望变成一场毛毛雨
  尽快在寒冬里凝结
  
  如果,我的生命走向了尽头
  我的诗永远被排诸于外
  那么,就给我一湾蓝色的港
  让我的灵魂有一个栖息的地方

 

【编者按】:诗人总是多愁善感。一首《如果》在生与死之间诗人给出了假设,这一句句设问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深刻的意境,细致入微地把诗人对岁月、人生、生活等等表现出一种对将来的期望亦或是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惆怅。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如果”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我们为什么还那样迷茫。因此诗人反复用“如果”行文,其目的就是加强对于人生、理想的渴望和追求。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

22《父与子》(外一首)

作者:田间布衣

《父与子》
父,时时把子牵挂在心田
子,常常将父遗忘于脑后

父的岁月,是一步一步扛过来的
子的生活,是一阶一阶推上去的

父,在岁月中遗失的不仅仅是容颜
子,在生活中摄取的不单单是温暖

父开始落寞,因为衰老
子可以豪笑,因为年轻

父老了,如落叶于秋风中渴望树的眷恋
子大了,如鸟儿于朝阳中急于离开巢穴

父经营的岁月,悲喜无常
子运作的时光,开落有序

秋中沉甸甸的果实,如父
春天轻飘飘的柳絮,似子


《父亲和瓦刀》
干枯头发,在空中蓬乱成一团灰色浮云
沧桑面颊,在雨中泥泞成无数田埂阡陌
粗糙如椽的手,将锃亮的瓦刀握紧
不住向坚硬生活拷问

挥动,锋利的瓦刀
斩断,赤红伤痛
抹平,灰褐忧伤
筑起,卑微梦想

当你把沉沉责任掂起
铁黑身躯弯成一张弓
当你将薄薄希望拔高
倾斜脊梁挺成一棵树

多次被欺骗愚弄
紧握你的依然是憨厚的宽恕
凭借人对欲望的深入
你建立绝对的良心

面对你六十年无言的深沉
我觉得心灵空虚的轻浮
就像犯了错的无知孩童
见了你,才恍然于生活之根本的根本

【编者按】:虽然,我们的父辈早已融化在日常的甚至庸碌的生活琐碎中,无法让我们进行完整的文字述说。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自己的位置,深入地烙入了每一个人的心灵记忆。他所创造的个人命运史,却如此紧密地与下一辈人融合在一起了。如果写作就是个人生命记忆或记忆的复活,那么,每一个人对父辈的记忆尽管不完整,但也能满足自己对个人命运走向的审视。其实这也是在自己的生命延续里是否传承着他们的精神血液。《父与子》以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来记述这段父与子的人生之路。从家庭、亲情、人生三个方面交替着进行类比,反而深刻的刻画出父与子的精神世界的不同,留给了读者是深深的思考。而《父亲和瓦刀》却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记述父亲的一生,我们看见了一个有着朴素、勤劳性格的人物形象,一个有着老实、单纯性格的精神世界。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的形象吧。因为,这些诗歌和文字才是诗人完全认识他的内心世界的一个自由真实的通道。细读诗文,就会对父亲的一生和形象以及诗人写出如此回味无穷的诗歌而倍感惊喜。时值父亲节,读到这样的诗歌,我想唯有祝福全天下的父亲幸福安康!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