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阳公社文学网】水墨点评(五十八)

(2016-08-24 09:49:20)
标签:

太阳

公社

文学

文学网

分类: 水墨诗话

《一根鱼刺引起的死亡》

作者:绿叶红了

他是怎么死的啊?
听说是一根鱼刺卡死的。
鱼刺能把人卡死吗?
能的。他们说的。
他们是谁?
他们是他的朋友。
你信吗?
他朋友的朋友相信!

在死亡被埋葬的霎那
一个人看到了一点端倪
瞳孔放大的霎那,嘴唇咬得更紧
他什么也没有说

《祭奠》

作者:绿叶红了

一根木头
香气没在沉重的夜色里
消亡
那身体的雨
被谁榨干

美丽妖娆的火焰
尽头的指间
切肤的庝痛
一根木头
在枯烟里
矗着
最后的苍凉

谁把他的头深深地刺进土里
他的另一头却挤进阳光里
完成
黎明最后的祭奠


【编者按】:两首关于死亡的诗歌,让读者品味到了两种不同的意境。死亡,是一件既容易又恐怖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生与死只是不同的寄存于世的两种方式,选择了一种状态,就得等待另一种状态的自然来临。或许死亡是一种永久的解脱,的确是一件令人向往并莫名兴奋的事,谁说得对呢?对于每一种状态,人类只希望能够好好拥有并把握,当死亡不可避免地必然发生,还希望我们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不会因生而不足留下遗憾。在第一首诗歌《一根鱼刺引起的死亡》里。其实诗人所表明的观点并不在死亡上,而是由死亡引起的反映。这个反映在读者来看就是对于死亡的简单与复杂。表现在中国人身上就是:刚才这人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我相信大家都听过类似的言语。为什么,因为我们对死亡的不确定性和恐惧而来的。因此诗中才会有有人相信,有人不信。而对于死者而言呢?瞳孔放大的霎那,嘴唇咬得更紧,他什么也没有说死者也不可能再说了,因为恐怖的死亡已经降临。而作者最终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呢?也许诗人想要去淡化死亡的恐惧,但是死亡依旧带给每一个人最大的恐惧。第二首诗歌《祭奠》则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对于死亡的理解。诗人用了一根木头,一根燃烧着的木头来表达。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到那种既孤独又热切的矛盾。然而读这些诗我们却没有感到死亡阴影带来的压抑。作为一个浪漫感性的诗人,诗人对死亡表现出惊人的理智,他思索死亡,时而抗拒,时而青睐。死亡这个主题在诗人的解读下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虽然死亡是令人畏惧的,然而在诗人理念中的死亡并不是感官上的,而是一种象征永恒的、超脱的境界。因此,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自我的回归和精神上的放逐,再也不用承受现实所带来的压力。正是这种超脱豁达的态度和对死亡的尊崇感给予了诗人的这种浪漫。《死亡两首》带给了读者两种不同的死亡感受。一个是漠不关心里带着恐惧,一个是对死亡的畅想和思索。以上均为个见,见谅。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责任编辑:水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