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静谧——赏析杨根德的诗歌《村之黄昏》

标签:
美食黄昏小二黑诗人朝阳沟 |
分类: 水墨赏析 |
《村之黄昏》
作者:杨根德
守在村口,让所有的牛羊回来反刍
夕阳,在最后给胎盘充血
继而红润,继而斑驳
继而在黑暗中,亦或溃败
*
夜,继续努力地落下帷幔
继续努力地浇灌花园
*
已有多久闻不到,“杨二嫂”
豆腐坊的浓香。小二黑香油梆子的叫醒
大喇叭里《朝阳沟》的唱腔
**
该回到安静的子宫了
一枚发过芽的土豆,蹒跚着
穿过干瘪的街巷,像一粒
有气无力的精子
说到黄昏,我想最有名的应该是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前者略带伤感,后者浪漫有余。然而,今天读到杨根德老师的《村之黄昏》却是另一番味道。没有了寂寞惆怅,没有了缠绵悱恻,却被诗人梦幻般的黄昏所折服。
村之黄昏,乡村的黄昏。
黄昏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白天与黑夜的过渡,是黑暗的序幕、漫漫长夜的起点。同时也是乡村生活的一个节点,热闹与平静;劳作与休憩。
首先在诗人笔下,这个乡村的黄昏是这么的富有诗意。
来看诗的第一节:
夕阳,在最后给胎盘充血
继而红润,继而斑驳
继而在黑暗中,亦或溃败”
西方艺术家罗丹说得好:生活并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中我们还就是缺少这样发现美的眼睛。而诗人就不一样了,这也是区别与一般人的地方吧。
《村之黄昏》着重描写了黄昏来和去的情形。作者运用了超凡的想象力,运用色彩改变的景象描摹了一幅斑斓有致,清幽寂静的黄昏图,
乡村里的黄昏就这样在“溃败”
里落下帷幕。寂静的夜努力的开始了......
乡村的黄昏,我想大家都知道;大人们收工了,小孩子们也都走出家门,在凉爽的黄昏里嬉笑打闹。
“已有多久闻不到,“杨二嫂”
豆腐坊的浓香。小二黑香油梆子的叫醒
大喇叭里《朝阳沟》的唱腔”
在这一节里,诗人移景换形。将农村生活的实景与景里的人进行了勾勒。只是将人物换成读者都熟悉的人物形象。比如豆腐西施,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小二黑,那个赵树理笔下的要结婚的小二黑,以及豫剧《朝阳沟》。这样富有农村气息的人物及画面让读者眼前一亮,农村的黄昏就是这样。热闹、祥和。
随着天色渐暗,黄昏带来的是一份淡泊与宁静。柔和地天际消逝了最后一抹晚霞,暮霭四合。白天的喧嚣、嘈杂、熙攘、骚动渐渐隐退。杨二嫂,小二黑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安谧,正在寂静的黄昏中无声地涌来。黄昏溢满着温情,太阳落山,炊烟四起,倦鸟返林,诗中创造了一种适合表达情感的氛围。
“
一枚发过芽的土豆,蹒跚着
穿过干瘪的街巷,像一粒
有气无力的精子”
这最后一节,我觉得诗中透出了一种略微的感伤。
黄昏,白昼和黑夜的临界点,变幻、神秘、朦胧。诗人在这里用了“子宫”、“土豆”、“街巷”、“精子”等意象,喻出“黄昏”的另外层面上的意思。这个意思也就是一天或一生中的那个最终回归的地方。也许,人们以悲凉的心态对待黄昏,是因为它带来了黑暗而告别了光明。其实在永无休止的时间流动的节奏中,黄昏只是我们经历过的一处风景而已。
生命的黄昏,是人生最成熟的时刻,如同收获的秋,凝重厚实的冬。我们已走过漫长的的人生路,坎坎坷坷,经历了世道的沧桑,我们饱尝了人情的冷暖,也阅尽了世态的炎凉。我们可以以超然的心情“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少一点烦躁,多一点恬静。
独坐黄昏里,让心灵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