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及其风格理解
(2012-11-20 17:10: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应用 |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一、诗歌创作时期分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他历时十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三载(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同游梁宋.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李白置酒赋诗,饯行赠别.
• 代表作品:《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风比较豪迈浪漫.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诗干谒,不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识.天宝十四载,仅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炎凉有了深刻的认识.
代表作品:《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从此杜甫走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这是安史之乱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最高的时期.•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安.757年,杜甫冒死逃脱.肃宗朝,授官左拾遗.不久,因房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也就宣布了杜甫政治理想的破灭.
• 代表作品:《北征》﹑《三吏》﹑《三别》,仕途的挫折,使他忧国伤时﹑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情感也更加深沉.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 代表作品:《秋兴》八首﹑《蜀相》
﹑《登高》﹑《旅夜书怀》,诗风也更加苍老沉郁.
二、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也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前一篇:古诗中的思乡诗积累
后一篇:初中生古诗词鉴赏学习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