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蚕

丝绸之路——蚕
一、蚕的基本简介
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的发育阶段。一般经四至五次眠和蜕皮,、桑蚕结的茧可以抽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
二、中国养蚕的基本发展史
夏代以前已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秦汉以来对野蚕仍继续采集利用。魏晋南北朝时选种、制种技术有很大进步。宋代蚕事趋于完善,生产过程划分的也比较精细。明代对蚕种选择和品种改良都很重视,利用石灰水、盐卤水等方法留取好种,淘汰低劣蚕卵。从宋代以后我国开始大面积养殖家蚕。这就是我国盛产丝绸的原因,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源头的由来。
三、蚕的基本发育过程
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它需经过卵、幼虫、蛹、蛾四个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正常的饲育情况下,幼虫期从孵化吃桑叶到吐丝作茧,需要20到28天;吐丝结茧约需3天;再经1至2天化蛹;蛹期经过10到15天就化成蛾,蛾才是成虫。在化蛾当日,雌雄成虫交尾产卵,如果产下的是非滞育卵,那么再经过10天左右就可孵化出下一代的蚁蚕了。这样,大约需要40至60天时间桑蚕便可完成一个世代更替。
那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蚕卵、幼虫、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1、蚕卵
蚕卵: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2、蚁蚕
3、幼蚕的生长和眠性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4、结茧
蚕成为熟蚕后,就会在特制的容器中或树叶上吐丝结茧。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①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
②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
③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
④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5、蚕蛹
6、蚕蛾(成虫)
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