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的对比

(2016-11-03 11:26:59)

假期中发了一本书叫做《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其中我重点学习的一个章节是第五章中“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设计与编写”这一部分。这一部分说的是中小学音乐教材,以及教师用书和教学参考书有多个不同的版本,而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结构。下面主要分析的是人教版和人音版这两本音乐教材。

人教版有七个特点。

1.  力求体现素质教育观念,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落实国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2.  体现基础教育观念,打破过分强调专业化的学科体系。

3.  注重个性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

4.  体现时代特征,教材中突出新的教育理念。

5.  教材范围宽泛,注意突出人文价值观。

6.  编排形式新颖,各个板块的安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7.  表现方式多样,力求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需求。

人音版有四个特点。

1.  以主题鲜明的单元作为教材编排的基本框架,教学栏目的设置简洁明了,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  教学曲目的选择丰富多样,总体分类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  学科知识隐含在音乐教学材料中,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加以落实。

4.  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强化学科内外知识结构的交叉、综合与渗透。

对比着来看人教版,它突出的是教学材料的编排按课表规定的学习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划分成具体的栏目,小学阶段主要有唱歌、欣赏、活动、学乐器等,在呈现方式上,采取乐谱、插图、配画、音乐知识、作品介绍、教学目标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加以编排。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教学曲目及音乐活动结合紧密。教科书的版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作为对教材内容解释、补充、提示、引申的插图紧扣主题,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认知基本相符。

人音版在教学栏目上看,小学阶段相对应集中在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种教学活动方式上,全套教材分量较重的栏目为音乐欣赏和音乐表现两方面,这与《课标》基本相符。小学阶段的“编创与活动”是全套教材在编写上最富实际意义的尝试,它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渗透着“探究式学习”思维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教版和人音版的音乐教材几次进行了修订,但是不管再怎么进行修订,让学生爱上音乐这点初衷是不变的。

修订后的课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为明确。在音乐表现要素上增加了节拍、调式,在体裁上增加了儿童歌舞剧、音乐剧,适当提升了对读谱的要求(小学阶段要提高“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在歌唱教学方面,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内容标准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音准等都做出了规范。

小学音乐教科书修订将过去知识的隐线变为明线,强调了在音乐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和培养音乐技能的重要性,突出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系统性,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不管时代再怎么发展,音乐对于人类的意义都是不会改变的。音乐教育更是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本好的音乐教材是每个成长中孩子的良师益友,他们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分享快乐与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