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鄂南高中暑期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学习分组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4-09-12 18:44:48)
标签:
教育 |
在2014年鄂南高中暑期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学习分组研讨会上的发言
樊会武
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
尊敬的李校长、各位老师:
我2004年参加工作,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现在开始的是第十一年的教学生涯,正是在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自发期,这个时期衔接得好过渡的好,尤其是能够把自发思考转变为自发行动,能够把自发行动变为自觉思考,能够把自觉思考动变为自觉行动,教育生涯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记得刚上班时,由于自己心理素质不是很好,而对自己期望值又很高,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我,所以我刚走上讲台时非常紧张,我清晰的记得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腿直打颤,每次上课都打颤出一身汗,直到9月10号学校召开教师座谈会时,我作为新教师代表发言,手也一直在抖个不停。但是我一直把“能做好一个课堂设计、能做好一个教学课件、能上好一堂公开课、能出好一份考试试卷、能建好一个资料题库、能编好一个教学专题、能写好一篇教研论文”作为我的奋斗目标。
教学之初,本人主要是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为了抓好教学,为了上好课,经常向晏光振老师学,经常向王德三老师学,向贺胜友老师学,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时最清楚我这种状态的是贺盛友老师和王再盛主任,那个时候贺老师每天在加班,他加完班准备回家我还在那;王再盛主任在玩蜘蛛纸牌,我就在他旁边找台电脑进行电子备课,每天都要到凌晨两三点,周五甚至是通宵达旦,坚持把课背完把课备好再去休息。另外自己还自费订阅有《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等期刊杂志,以弥补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并多次前往武汉购买专业书籍和备考资料,想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解题型的教师,经过努力和训练,也有一些成效。2007年高考结束后,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得失,感觉就这样当个老师也没什么乐趣,自此教师专业发展在我心中开始生根发芽。2008年参加省级和全国(中南片)的新课程研讨会,2009年《高中数理化》杂志社在湖北大学举办了《高中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2009年参加市里和省里组织的说课比赛,2010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参加学习了新课程校本教材培训省级项目,这些培训学习,让我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2010年下半年开始课题研究,主要开展实验创新研究并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2011年11月我创新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获得省一等奖,以此实验为基础,写成的论文发表在《化学教学》2012年第8期。2012年7月参加《化学教学》杂志社组织的中学化学课题研究与特色创新交流研讨会,会上聆听了崔允漷教授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精彩报告,彻底明白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途径。
2007年开始担任班主任,这时候就慢慢地有了一些苦恼。为了带好班,自费订有《班主任之友》杂志,这个时期主要是向网络学习,走进了班主任之友的教育论坛,每天看帖回帖,忙得不亦乐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但有时也是收效甚微,2008年5月参加由《班主任之友》杂志社举办的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有幸聆听了张万祥老师《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与班主任修养》、李迪老师的《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郑学志老师的《做一个用心的班主任》,万玮老师的《优秀班主任的六层修炼》、王立华老师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日常追求》和李菁《班主任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等精彩演讲,这让明白班主任工作也可以专业化。2009年有幸参加了郑学志老师发起和组织的自主教育管理实验,课题组借助QQ群和中国教师研修网的视频大讲堂进行培训,我积极参加学习,并学以致用,感觉提升很快,所带班级开展了到汀泗桥扫墓参观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和成人礼——向十八岁致敬等主题活动,2010年8月《班主任之友》杂志社和全国自主教育管理实验课题组联合举办了首届自主教育论坛,我有幸作为代表发言,介绍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采取的措施。通过这些活动,也结识了全国很多优秀的班主任,2011年受邀为刘坚新老师的《教师兵法》书写封底推荐语。经过整理,2013年参编的《高中主题班会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出版发行,本书收录本人《请校长给咱颁奖》、《我们在行动——义演义卖募捐主题班会》和《成人礼——向十八岁致敬》三篇主题班会案例。
这个时期,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让我苦恼,强化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我想把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升自己教育管理水平。经常在心理教师群里浏览学习,但由于精力有限,本方面是本人的弱项,并没有取得过硬的成绩。仅在2010年受邀为贵阳一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袁章奎老师主编的《心理制胜——高中生必修课》写了封底推荐语,2011年参加了王立文老师主持的2011知行中国•热点问题研讨系列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本人从2007年开始接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教育管理的“道”上越走越宽广,但是在化学教学的“术”上一直走得比较疲软。主要是自己反思不够且没有养成写教育叙事的习惯,也不知道该如何写,这一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了教育叙事对教师成长的积极意义,我计划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为自己的成长指引方向。
好在我自己还有些激情,想把事情办好,虽然走得比较疲软,但还是有一些效果。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我的体会,谈谈学校在帮助老师完成专业发展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学校要给老师创造客观条件。微信是个很时髦的东西,很多人都会玩,可是我一直不会玩,直到今年暑假才会。怎么会的呢,我的手机给我老婆摔坏了,所以买了个新的手机,这个新手机比原来的要好很多,而且微信已经帮我安装好了,只要我注册和登录就可以了。所以我一不小心就注册了,接下来,强烈的好奇心驱动我学会了玩这个。所以我认为,只要学校给我们打好了平台,我个人认为老师是有这个工作积极性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学校在这个方面做的严重不足,比如,自上班开始,学校没有给我配过电脑,我全是自己掏钱买电脑办公备课,完成任务。现在已经用坏了两台电脑,在办公室还被偷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被偷走了,无法正常办公备课了,更为严重的是辛辛苦苦积攒的教学资料也顺带被偷走了,这不影响老师的发展吗?办公的电脑要自己掏钱买,而且还会在办公室被偷,这种话说出去,几乎没有人相信,但是却在我们学校真实地存在着,我们只能自我解嘲:鄂高是360度开放的。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是否认真考虑过这类问题?有没有给老师提供最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没有给老师提供切实的安全环境?有没有帮老师切实解决问题?有没有给老师创设勇于改革的和谐环境?当学校把适当的客观条件创造好了,老师们怎么会不去进行专业发展呢?我个人认为,至少他的好奇心会去驱动他进行发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他就离不开这个了,还需要学校号召老师甚至逼着老师进行专业发展吗?现在咸宁有很多学校在电化教学方面很先进,而鄂高竟然连电子交互白板都还没有,老师如何和时代接轨?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2、学校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是需要改革的,现在学校就在干改革的事,改革的过程中必定会遭遇失败或者走弯路,但是如果改革不能确保改革者的红利,那么改革者是会伤心的甚至丧失积极性的。记得2007年我开始使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结果一个月不到,校长找上我了,批评我用投影上课,2010年也有老师上课用课件,得到的是表扬,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上课不用课件,可能就要挨批评了。前后才几年时间?评价截然相反,在这种评价体系下,这让别人如何敢去改革?学校能不能制定一个制度化的评价出来,不要因人而评价?当管理者听到不同的声音时,能不能亲自调查一下,了解清楚再做出客观评价,该批评的批评,该鼓励的鼓励,该指导的指导,该提供帮助的提供必要的帮助?还有高考奖金的改革是学校正在做的,比以前有大的进步了,不过我们长期带平行班的老师觉得还不够完善,例如我班2013年高考理综的最高分是247分,后来我查看了下,2013年我校理综250分以上的仅有16人,在理综难度这么大的情况下,前面有6个理科实验班,我们平行班的学生考出这个分数,实在是不容易啊,这个分数和实验班学生考275有多大区别?作为化学教师,我的化学课代表能考这么高的分我很开心,说明我的教学指导还是起了作用啊,学校应该要给我们适当的奖励啊,可是我们班理综三个老师没有因为这个得到任何奖励。再谈各地学校的教案检查,一般采取两种方式,其一是教务处领导查阅打分,其二是教务处组织同学科或同教研组教师进行民主评议打分。但是,这两种方式一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弊端,评分以教师的书写质量为主,而对关键的教案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则很少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教师对教案的撰写以应付检查为第一要务,而将其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功能几乎降为零。所以,教案的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学校要将其导向有利于为课堂教学、为学生、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角度而组织。一个组织,根据成员是否想干事和能否干好事,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一种是想干事不能干事的,一种是不想干事能干事的,还有一种是不想干事也不能干事。不同类型的成员表现不一样,管理方法最好也不要一样,需要的激励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要想让改革取得成效,学校必须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和完善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老师们长期主动发展。
3、学校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在近几年去外面学习的这些机会中,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值得敬仰的老师,例如长阳一中的覃孔彪老师,长期担任教研组长,他爱人担任实验员,两个人撑起了整个学校的实验工作,他们对实验的研究都是要经过三年三届学生的验证的,在这个学校有我的师妹谭玲珍老师,和柯昆鹏老师是同学,她曾经获得过2009年湖北省说课第二名,2010年全国说课第一名,这样年轻的老师是如何成长的,肯定有不一样的环境。黄陂一中的段昌平老师,毕业于政治教育专业,但是痴迷于化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学教学工作,近十来年,每年都有十几篇文章发表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国内核心期刊上,照我们的理解,这样的老师早就该评特级教师了,可是武汉的政策是第一学历专业评选,他始终连报名机会都没有,但是他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直到今年退休。北京十一学校的程同森老师,是化学特级教师和初中化学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专家,在快接近退休的年龄开发出了《快乐的启蒙化学》
4、学校要制定政策解放老师。自2010年对课题研究产生兴趣并付诸行动后,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兴趣小组活动,我当时是向主管教学的熊校长申请的,熊校长非常赞同并大力支持,兴趣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入实验室,每周一次,学生很乐意,但作为指导者的我很累,主要是这种行为在学校还仅是我自己的个体行为,学生也仅限于自己所教班的学生,只能牺牲我个人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指导。后来熊校长生病住院,实验员也去年级带课了,不好意思再去麻烦她了,这个活动就停下来了。去年我的小车出了安全问题,后来我岳母因癌症住院手术,尤其是今年我岳母在咸宁中心医院住院化疗,我父亲在省人民医院住院,后来贺盛友老师因癌症住院,学校安排我替他顶一个实验班的教学,每天我是用两本不同的教材备两个不同的教案,有时还要武汉、温泉的医院两地跑,我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完善专业成长的事情。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有课堂教学三部曲——《叩问课堂》、《课堂密码》和《课堂方法》,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真经,大家不妨看看,顺便完善自己的专业阅读。周彬教授是袁振国教授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了华东师大,曾经在好几所中学,尤其是几所高中兼任过职务,在这些中学推动过一些改革,2012年,他还担任了华东师范大学海宁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所以让他来谈教师专业发展将更有说服力。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校长之前,他的博客更新速度比较快,当了校长后更新速度比较慢,有时甚至竟长达几个月,为此他在2013年3月14日专门写了一篇博文,内容如下:“各位博友,最近没有集中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于是只好利用腾讯微博,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欢迎大家来指点和批评。”你想在课改如此发达的地方,一个专家级的校长竟然这么忙,在我们湖北,老师能忙成什么样?你敢想象吗?所以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要解放老师,学校要制定好的政策让老师真正的解放出来。
5、教学管理要有学校的特色。长期带平行班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不能争第一,那就创唯一。我认为鄂南高中作为省示范高中、省重点高中,一定要走在咸宁教育的前列,教学管理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有了特色就有了品牌,有了品牌就有了成就。2010年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参加新课程校本教材培训省级项目时,培训方安排了赤壁一中作为典型代表发言,我当时觉得很诧异,鄂南高中作为咸宁市唯一的一所省重点高中,竟然没有被选为代表做典型发言,坐在台下的我觉得也很没有面子,当程序进行到自由发言的阶段时,我第一个走上了讲台,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为主题介绍了我在新课程教学方面的各种探索,得到了参训老师们的高度认可,课堂主持人省化学教研员孙旭老师这样评价:会武老师还会文呢!大家都知道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比较差的,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说明我把我所做的讲清楚了,说明我把我的特色讲清楚了。但是那仅是我个人的特色,还不是学校的特色。赤壁一中有她的特色,鄂南高中现在能不能也有自己的特色?我所了解的一些学校是比较有特色的,如浙江有一所高中针对教师的发展规律,对全校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0~5年教龄的教师必须依教案上课,10~15年的教师不允许带教案进教室上课。广东番禺区一所初中的教学活动包含四轮课堂研究:第一轮行政示范课、第二轮新教师和新上初三教师公开课;第三轮骨干教师示范课;第四轮赛课活动。现在翻转课堂、慕课成为教育界热门话题,在青岛,青岛2中尝试过翻转课堂,效果不错。现北师青附也创新了很多教育方式,如:微课件教学、超前渗透、先学后教、师生互动、上课做题、下课巩固提高等等。鄂南高中作为省重点高中,老八校之一,能不能在教学管理上独树一帜,能不能发展好自己的特色,让其他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踏破门槛到我们学校来取经?
化学组,十年前,教师主要来自湖师、湖大和华师,华师的都很少,现在,不仅有华师的,更有北师大的、华东师大的,我们有朝气蓬勃的新老师,也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老师,更有蔡文琳老师这样的老特级,教学基本功越来越扎实,教学理念越来越先进,所以化学组创造出品牌来是大有可为的,我也相信我们化学组在现任组长刘岭梅老师的带领下,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出来。
鉴于主管教学工作的李育军校长亲自蹲点我们化学组,平常听取我的发言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我就把我想的都说出来,但是由于我的表达能力的限制,有些话可能说的难听点,有些问题甚至是采用诉苦和发牢骚的方式来谈的,得罪大家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附:
随笔|开学前必须想明白的三件事
2014-08-28
具体不是功利,不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关于教什么,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空洞,不够具体,无法操作;一是功利,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关于教什么,每个学科的回答都不一样,但应该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教育性。也就是说,我们所确定的核心目标,必须是教育的,而不能是纯知识的。一旦我们把纯知识目标作为教什么的核心,教育的魅力和趣味便荡然无存。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社会,若论获取知识,教师不是唯一的途径,甚至不是最好的途径。教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不依附于知识。虽然我们不能脱离知识,但要跳出知识的藩篱,从教育的角度思考并回答教什么。
三是怎么教。这个问题,专家学者、文件论著,都给出过标准答案,比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答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我”为主——“我”认为怎么教好就怎么教。倘若我们认可“教是为了学”这一观点的话,一定就会发现,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原点出现了问题。离开学生怎么学,而思考教师怎么教,那只能是一厢情愿,导致教师很忙,学生却不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