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程性资料(二年级下册数学各个单元知识点和易出错知识点的整理)

(2013-05-24 15:18:12)

第一单元(除法)

一、             除法竖式易出错           

(1)            商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举例)

(2)            不写商和除数的乘积,直接相减。

(3)            有的学生不减。

(4)            横式写错的很多。

(5)            有的学生将被除数改动。

(6)            有的竖式中余数比除数大。

(7)            有的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大。

温馨提示:给孩子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按照“一写商,二相乘,三做减,四比较,余数小于除数”检查竖式,然后看横式是否写正确。

二、“(  )里最大能填几?”问题

孩子在( )里填的数不是最大的

温馨提示:这种题型让学生用“乘法口诀”试商,最少要是两次,在试商的过程中观察商若大了,就要将商调小,商若小了,就要将商调大。

三、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要注意:单位很容易写错(难点)如第4页的第4题。

温馨提示:多读题目,搞清楚求的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租车问题(第7页)

这节课设计了求近似值的方法中的“进一法”和“去尾法”(还有四舍五入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学到)

“进一法”一般会用到“至少”词语,生活中的进一法问题有:“租车问题,租船问题,用油桶装油问题,开家长会时家长坐凳子问题”等等,计算出有余数时,要在商上加一。

“去尾法”一般会用到“最多”词语,生活中的去尾法问题有:“这些扣子可以钉几件衣服”,这些布可以几套衣服“这些纸可以订几本作业本”等问题,计算出有余数时,只能把商作为最后的结果。

五、派车问题(第9页)

派车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综合性很强,学生很难将不同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

“有序思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会用填表法解决问题,要清楚过程中的每一步是怎样求的。

六、穿珠子问题

穿珠子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不能用数的方法解决。(如第11页的第9题)

(1)            先找珠子的规律

(2)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3)            找出余数是几,再在规律中找。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一、运算顺序

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属于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属于第二级运算。同级运算,按顺序进行计算,如24+34-15,   25÷5×2 在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运算中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有小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二、易出错的地方

1、   运算顺序易出错

2、   每一步计算算错

3、   往下移的时候,数字抄错

温馨提示:单独的加减乘除一定要过关,每一步计算一定要细心,多练习是最重要的。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一、辨认方向

方向具有相对性,确认方向时,首先要确定以谁为观测点,根据观测点确定相对于它的八个方向。

不在同一个位置的两个人,由于观测点不同,彼此眼中对方所在的位置是相对的,方向正好相反。

二、认识路线

叙述物体行驶路线时,先说请从什么地方出发,向那个方向(方向是以每一个出发点为观测点确定的)行驶,然后说行驶了几站,最后说到了哪里(数站时,学生很容易数错,数汽车经过几站时,走几段路就是经过几站)。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一、易错的地方

1、   读数与写数

(1)            中间有0的读数,只读一个0,例如:2003读作:二千零三

(2)            末尾有0的读数,都不读,例如:

 5600读作:五千六百

(3)            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要用0占位,例如:三千零五 写作:3005

2、   比大小

(1)            先比较熟位的多少,数位多的那个数大。

(2)            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起

3)许多数比较大小时,要用“>”(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连接   。首先要按要求排列数。

3、找规律填数

学生一定要找到所给数列的规律,再去填数。

3、   估数

要有参照物,用比较对象和参照物比较。

第五单元(测量)

一、常用的长度单位

千米 (km)    (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千米=1000    1=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在单位转换中易出错

二、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书第47页,学生要有生活常识,给孩子一个实践的机会,积累经验。

三、比大小

书第47页长度第三题(先将单位转换统一,再比较。)

易错的 1 1分米

       1分米(  1厘米

       1千米  1

四、感知长度单位

用肢体来表示长度单位有多长

 

 

第六单元(加与减(一))

一、             整百整十数加减法(口算)

1、  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易错。如

40+230=630,十位与百位对齐了。

2、  整百数减去整百整十数易错。如

500-150=450,只减去整十数,没有减去整百数。

320以内的加减法易出错,学生有回生现象,因为前半学期学习的都是乘除法,加减法有些回生。还望各位家长在家多练习加减法口算,减少竖式的出错率。

二、竖式计算

4、进位加法有进错位的现象,有的学生加法中忘记加上进的“1

5、借位减法中出错最多,尤其是连续借位,计算时就要将借走的“1剪掉。

6、初次接触加减法的竖式验算,有些学生将验算后的结果写到横式后面。

三、简便方法

7、简便运算的介入,要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算理,为什么要加“1,有时又为什么要减“2

温馨提示: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是因为计数单位相同时才可以相加减。

 

第七单元    (认识图形)

一、            画各种图形应注意的问题:

1、 画角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在画角时,两条边是直直的线(射线),并且交于一点,学生画的线有的不直。画完角后,是直角的要标上直角符号,不是直角的要画上弧线符号,学生容易遗忘。

直角学生好判断,但是把三种角位置转一转,学生就容易判断错,在画角时,不防把顶点放在上面,把角的口朝下。对于平角和周角,在这里咱不给学生要求。

2、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有些学生不用尺子画图形。有些学生画出的长方形不是长方形,正方形不是正方形,学生没有学会用三角尺去判断的好习惯。

3、 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去画,画的时候一定要找到特点,右边缩进去多少厘米,左边就出来多少厘米,找出四个点再顺次连接四个点。

温馨提示:用好手中的三角尺,画角,判断角,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非常有用。

二、            数图形的个数

不管是角,还是长方形,正方形,有不同的数法,可以先单个数图形,然后再数两个图形组成的图形,三个图形组成的图形,……然后列式计算。也可以以一条边为标准,数出有多少个角,再依次以另一条边为标准数,然后列式计算。

三、            各种关系

1、  锐角,钝角,直角之间的关系

锐角﹤直角﹤钝角

2、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            特征

1、  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

 

 

第八单元(加与减(二))

一、            计算

1、 多位数的口算:

简单的多位数计算,学生要进行独立的口算,并且出错较少。

2、 多位数笔算:

多位数连加,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竖式的准确性,尤其是第一步,不能出错,否则结果肯定出错。为了检验计算结果,可以先进行估算,看计算结果在什么范围内,也可以用心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3、 多位数连减,学生第一步非常重要,只有保证第一步正确,结果才会可能正确。在减法计算中,退位减法要细心。

二、            实际应用

  课本中的有关“里程数”的问题孩子比较难理解。如课本第66页的第12题,第79页的第4题,第82页的第2题,第83页的第4题。

    

 

第九单元  统计

难点: 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预测一些问题。

 

抓知识之间的联系,让知识从一本书变成一页纸的内容,知识才会学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