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错题种类与分析
数学是一门精深的科学,要想学通弄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于刚刚走出幼儿园的一年级孩子,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然后再让孩子改正,不问青红皂白一味的批评,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 。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期下去,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
其后果,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鲜感,增加了倦怠感。随着 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只能发出越来越深的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承担一年级数学教学一学期以来,我将错题大致归为以下十种情况:
第一种:把1+1=2写成1+1=3,把加号写成减号,不写等于号,直接写得数的,这种错题很简单,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改正。
第二种:比长短,高矮,学生只会简单的看谁高谁矮,而不懂得要一端对齐者站得一样高。我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再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第三种:左右分不清,序数和基数分不清。如:第 1 盆开了 3 朵画,开 4 朵花的是第( )盆,第 3 盆开了( )朵花,开 5 朵花的是第( )盆,揩朵花的是第( )盆。需要加强序数和基数的比较。学会分清左右。
第四种:每一个数表示什么,学生还没分清楚,所以最后划去的不是减数。
如:划一划,算一算。
2-1= 4-3= 3-2=
○○ ○○○○ ○○○
需要数形结合,一一对应。让学生弄清楚各部分的关系。
第五种:用给出的数字列算式,学生无从下笔。如:从 2 、 5 、 3 、 1 、 4 中任意选两个数,做加法和减法。你能写多少个?
由于第一次遇到,有的学生只会列一个算式,有的列的算式和题目无关。需要加强指导。
第六种:大括号表示总数,问号表示要求的部分。求总数的图,都能理解,但是求一小部分的图形,理解上错误很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让学生弄清楚各部分的关系。
第七种:看一幅图,写出 4 个算式。一副图既要写出求总数的,又要写出求部分的,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冲突,大多数学生列不完整。
第八种:看图写出连加或连减算式。连续减去时一个符号是用虚线,另一个是划去。学生没弄明白。需要加强分析。
第九种: 数的组成。 十位上的数表示一个 10 ,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学生理解得不够好。需要加强直观演示,用计数器让学生分清楚十位、个位。
第十种:钟面半时的认识,很多学生认错,不会表示。需要强调分针对着 6 ,时针在几和几之间时要顺时针方向数。还有 12 时半与 6 时要加强区分。
需要加强指导,多训练。
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研究与对策
库峪口小学
一年级
任课教师 陶森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