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年龄小,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所以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但我发现在生活中,很多幼儿经过健康教育后,仍然屡教不改,我行我素如:戳别人眼睛、挖鼻孔、玩树枝、玩小刀等。本周的健康《躲开它们》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尖利的物品,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要怎样教学,才能让幼儿从心理上、行动上加以认识和改变,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教参旁的主编批注,引起了我的关注“教师可通过本班曾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对!用活事实教育孩子效果最好。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 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给幼儿以讨论、合作、参与的空间,以故事引入话题,让情景表演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树立意识。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第4环节,让“幼儿观看手偶表演,比较不同行为的性质。”为此,我利用经常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生活经验,专门设计了“勺子在嘴里玩”、“摇转接送卡”“玩耍树枝”等情景,对孩子进行教育,还专门找到此事件的伤害者向幼儿讲解事情的后果,真正让幼儿体会到其中的危险性。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初步躲开它们的方法后, 让幼儿学习了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教师演示,幼儿模仿学习。 其次、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共同活动的机会与条件。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引导幼儿与别人讨论,充分调动幼儿看、听、说、动脑等各种感官进行探究问题。当老师提问:“怎样躲避别人用尖利的物品伤害你呢?”让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连平时胆小的幼儿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讨论,幼儿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求援,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掌握自我保护知识。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时出现幼儿的课堂常规稍差,有待加强培养、训练。
通过这次活动得到一些收获,在今后的活动中,从内容的确定到环境创设,再到过程的实施,都应当鼓励幼儿主动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自由的探索空间,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