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书法篆刻大家邓尔雅
标签:
邓尔雅书画篆刻黄般若莞城图书馆东莞博物馆 |
分类: 杂谈 |
走近书法篆刻大家邓尔雅
6月15日,我前往莞城图书馆和市博物馆观看两个展览。这两个展览都是关于邓尔雅及其女婿黄般若的,莞城图书馆的展览名为《邓尔雅、黄般若文献展》,着重展现这两个书画篆刻家的文献资料;市博物馆展览名为《心闲神旺
邓尔雅(1883-1954年),名溥霖,字季雨,东莞莞城人。邓尔雅的先祖东莞名士邓云霄是明万历戊戌(1598年)进士,为官行法严毅,为文渊浩宏硕,尤工诗律。邓云霄、邓逢京父子二人,在晚明之际,便与同邑著名书画家张穆、黄贞以篆刻齐名。据史料记载,邓氏子孙数代,皆能治印,家风不失。邓尔雅是邓云霄的第十一世孙。邓尔雅的父亲邓蓉镜,亦为一代名儒。邓蓉镜是清同治辛未科二甲翰林院编修,官江西督粮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后归田掌教“广雅书院”。邓蓉镜精小学,富收藏,亦精通篆刻,与篆刻大家黄牧甫过从甚密。黄牧甫为他刻了“莲裳翰墨”和“花之君子”两印。
邓尔雅出生于北京,幼承家学,治小学,早年攻篆刻、书法和文字训诂,并师何邹崖学印。1899年入广雅书院就读。 1905年偕妻及大儿邓小雅赴日学医,后改学美术,1910年回国任小学教员。次年与潘达微等同办《时报画报》《赏奇画报》,1912年与黄节等创办贞社广州分社。
在家风熏陶下,邓尔雅自小便知六书体例,幼年开始旁听家庭教师为年长6岁的哥哥讲解《文字蒙求》、《说文部首》等书。邓蓉镜在家里操刀刻章,他也看得如痴如醉。8岁开始学篆刻,深得父执辈的赞赏。邓尔雅篆刻技艺的跃进时期,是他二十八岁从日本留学归来之后。当时他看到当代治印大师黄牧甫的作品,十分钦佩,于是就专心仿效,历久不懈。后来,他又创出了自己的篆刻风格,把书法、画与篆刻融合在一起,融画法入印,书与印互相渗透,所刻之印,于平正中变化万端。“作字如治印,治印如作字”是他篆刻的经验之谈。
晚年,邓尔雅喜欢参用六朝碑文字入印,印章风格清丽恬淡,刚劲隽永。邓尔雅一生所篆刻的印章,数以万计。容庚先生以“吾粤三百年来,无此作矣”来评价邓的印刻。
邓尔雅培养了一批广东的篆刻名家,如余仲嘉、刘玉林、莫铁等。外甥容庚从之学金石,容肇祖学古文,容肇新学治印,都成一代名家。
邓尔雅的诗如他的书法篆刻一样,隽永有味,古朴清新。1914年,邓尔雅加入南社,一生作诗无数,曾在《时事画报》、《南社丛刻》、《南武学报》、《国学丛选》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文。其甥容庚谓先生“篆刻学邓石如,正书学邓承修,诗学龚自珍,而均能变化以自成家,观者罕知其所自出。”但现在遗留下来的邓尔雅诗歌集本,唯独《绿绮园诗集》。由于一生游历甚多,因而描写各地风物的诗歌在诗集中占较大篇幅。
除了书、文、篆刻,邓尔雅还与琴结缘。名琴“绿绮琴”制于唐武德二年,邓尔雅得自可园主人张敬修的后人。1944年,邓尔雅筑于香港大埔的“绿绮园”曾被台风吹毁,连所藏大量书籍文物均遭破坏,从废墟中抢救出的绿绮琴却安然无恙。邓尔雅视为奇迹,随即迁居九龙以安顿名琴。直至他71岁临终之际,仍命家人将琴放在病榻畔,抚摸不舍以至最后一息。




横匾:罢了

楷书扇面

篆书《千字文》

为其子书对联:儒者通六艺,儿曹且一经

篆书联:黄金白玉堂中满,朱竹墨梅林下风

篆刻万千印

自用印




楷书心经轴

篆书李白诗二首

四体书条屏:行书

四体书条屏:隶书

四体书条屏:小篆书
下:临颂鼎(金文)


篆书联:不问主人来看竹,所可论交唯此君

篆书李嘉祐诗轴:雪满前庭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

篆书联:独立千载谁与友,一洒十年新jiao(第4声,意仿效)肠

邓尔雅的绘画作品


篆书联:五羊古都会,万世无甲兵

篆书联:高朋四座东南美,大吉六爻上下同

左行横幅:干青云而直上

横匾:宁斋

篆书扇面:陶渊明诗

篆书联:何人会得春风意,载酒时作凌云游

横匾:山南精舍

篆书联: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