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0031luPYgy6GwZ4iobh2b&690
肇庆高新区位于321国道边的入口
回大旺看看
2月4日(大年初五),上午九点我们离开下榻的西南恒福星际酒店,前往二十多年前我们两家人生活过的大旺看看。现在大旺的交通已今非昔比,从前我们要从正隆前往三水县城西南购物,没有班车坐,须在正隆码头等候澉西(即从澉口到西南)班船,水路要走两三个小时才到达。现在,我们的汽车从西南入口,开上二广高速公路,不消半小时就到达大旺了。
大旺华侨农场曾是广东省属四大华侨农场之一,总面积96.7平方公里。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区迁园到大旺,2009年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区。肇庆高新区位于珠三角中心区西部,肇庆市最东端,与佛山市三水区一江之隔,属广佛肇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到广州白云机场仅需30分钟车程。321国道、三茂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的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广佛肇城际轨道等多条主干道贯穿而过,水路运输通过北江和西江航线通江达海,形成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网。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高新区的发展奠定基础。大旺转型为高新区之后,从原先以产蔗制糖为主业转变为引进高新产业,发展现代工商业,成为肇庆市经济发展的龙头。现在在大旺的土地上,已经见不到青纱帐一样的甘蔗林、碧绿的稻田和星罗棋布的鱼塘。车子在纵横交错、宽广平坦的马路上行驶,到处是规模宏大的厂房、平地崛起的商住楼盘以及等待开发的平整的地块。
由于变化太大,使得我们要找到二三十年前的老地方,有时都差点走错路。终于找到原正隆作业区区部,如今的正隆居委会所在地。正隆曾是我们居住达10年之久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第二代出生和婴孩时代玩过的地方。原先三个生产队所占的三座两层楼,没有改变,只是更加破旧而已。据说这三座楼当年是由劳改犯修建的,虽然简陋,却十分坚固,经受了多次洪水淹浸,使用至今也有近60年,仍然安然无恙。1969年我们被分配到三队,住在二楼的单身宿舍。二队和三队两座楼之间有一口直径1米多的大井,井边是我们晚上洗衣服的地方。我和内子两人原先并不熟悉,由于多次在井边不期而遇,洗衣过程中不免闲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竟在彼此心中萌发惺惺相惜的情愫。从此这口平常的井,给我们平淡的日子抹上了一笔玫瑰色,给艰苦的生活增添了勇气和希望。后来改用自来水,这口井就废置不用了。如今井沿还在,只在上面加了铁盖,周围是重新铺过的水泥地。
我们成家后在五队住过的房子现在已经被夷为平地、无迹可寻了,可是在区部住过的老房子仍在,仍有人居住,但已斑斑驳驳,破旧不堪。所见的人大多不认识了,但是也遇到个别老住户,竟还认得我们。交谈中,我们问起一些比我们早来农场的老知青的状况,说有的已经辞世,有的则被安置到高新区的“安居楼”了。真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不禁令人深有感喟。
在区部逗留一会后就上北江大堤。堤下面原先是大片的沙滩,夏天晚上我们有时带小孩来江边浅滩上洗澡、游泳、淘黄沙蚬。后来建起码头,“天然泳场”就不见了。我们的汽车在大堤上向北往一村方向开,一路看到沿江的老村寨,如新寨、崩口、白沙等。到了古塘,我们下了大堤,到村里看看。1969年初,我们劳大一班人曾经在这里挑土筑大堤,一百零几人的队伍分散住在村民的家里,大约住了一个月,是我们在大旺漫长的务农生涯的开端。记得那一年的冬季特别寒冷,我们第一次领略北江边凛冽的北风,第一次看到清晨北江边被冻死的鲮鱼。但是,清晨起来我们还得冒着寒风到北江边洗漱。往事依依,我们极力寻找昔日的踪迹。村里街道还算整洁,民居多已改建,旧房子不多了。问村民:45年前我们做食堂的老祠堂在哪里?说已经拆掉了。但是门额上写有“国营古驿农场古塘作业区”(后四个字已经脱落)的老建筑仍在,给我们“羊公碑尚在”(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的惊喜。大旺农场早期曾经有一段时间分为大旺和古驿两个农场,这个颇有历史的建筑就是证明。还有三棵树龄超过100年的黄葛树,长势正旺,如今已经挂牌成为受保护的古树名木了。这些在北江边冲积地带上建起的老村子,历史不可能太久,但看这些百年树龄的古树,也证明村子的历史已经至少有100多年了。
接着,车过丰平洲。这是北江中一个比较大的沙洲,呈狭长状。上面是肥沃的沙质土壤,都被开垦种植各种作物。回忆1978年我被调到位于大良岗的大旺一中教书,第二年春天,在一个周六的下午骑车经北江大堤回正隆的家。看到丰平洲上的春天景色,曾作了一首诗:
《骑车经大堤回正隆,望丰平洲所见》
江中碧玉丰平洲,百舸如梭竞中流。
良田千顷呈秀色,嘉竹万竿护屋周。
牛跑羊鸣草正绿,风平雨歇苗如油。
农桑正紧春时好,除莠南畴麦未收。
(1979、4、4)
1979年的中国,正是拨乱反正、大倡“四化”、国家振兴有望、民众欢欣鼓舞之时,就个人来说,得以摆脱伴随多年的锄头、走上三尺讲台,心中也充满希望和憧憬。因此诗中有“农桑正紧春时好,除莠南畴麦未收”之句,表达内心喜悦之情。
大旺北江大堤的尽头就是一村。这里原先是一村作业区所在地,如今属大良岗居委会。以前我们要到对岸的芦苞镇趁圩,就要骑车来到这里,寄存自行车之后坐渡船过江(本地人叫“过海”)。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华侨大学进修期间,内子就须经常在休息日骑自行车,从所居住的北围区来这里过海,到芦苞镇邮局给我寄钱和粮票等物。有时车后面还带着7岁左右的华璋,至今他还记得村口那两株大榕树,如今更加茂密了。原先的泥路如今已经硬底化,两旁的路树已经遮蔽天空,形成林荫路,路两边的鱼塘则依旧。
过了一村就是大良岗。走不多远,假如上一道坡、过一道水泥桥,就到我1978年初踏教坛的学校——大旺一中。学校位于山坡下、水渠前,风景不错。但规模不大,只有几百学生,而田地、耕牛、拖拉机、农具以及车间却一应俱全。这是文革中带领学生学工、学农遗留的校产和家什。但是,在我来到之前这一切已经改变,老师再也不用像生产队长一样忙于带学生耕耘稼穑了。当时一班同事中有老革命、老干部、大学毕业生,也有像我这样的“半路出家”的知青。年长、资历深的没有瞧不起我们这些“小字辈”,大家相处融洽,互帮互让,和学生的关系也很好。教学楼旁有一条小路通往山坳深处,那里有一列平房,就是教工家属宿舍,和一个水库移民的小村落“朱屋”相毗邻。这里名叫“农家乐”,每家住房只有一间,但是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生活虽简朴清苦,却也其乐融融。在小路两旁种有桃、李、梨等果树,每逢春和景明,桃李次第开花,每天走在这条小路上,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的感觉。而居住在山坳里面的,也是“衣冠简朴古风存”(同上)的一群人。……
联想起这些,不由使人倍增怀旧之情。但是这次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就没有回大旺一中旧址重游了。
不久,我们经过农科所,来到龙王庙水库(现称龙湖)游览。龙王庙水库占地130公顷,号称景观秀丽,被规划为风景旅游区。但是目前水库里水位较低,露出大片湖底,水面又漂浮着许多赃物,未免有煞风景。在过去,龙王庙水库以产鱼知名,每年重大节日,农场就安排一批水库鱼分配给直属单位的职工,所以水库鱼的美味记忆犹深。
看完后就从水库大坝下来,经北围到达高新区中心区。这里机关办公楼、学校、医院都崭新气派,高楼林立,商铺相连,连五星级酒店也有了,初具一个新兴城镇的规模。在大旺高级中学前我们停下来。这间新建的颇具规模的学校的前身,就是我曾经供职10年之久的大旺中学。由于是寒假期间,学校里空寂无人。我向守门的保安说明了原委,得以进去参观。我们在旗杆前合了影,然后开车绕了校园一周就离开。
从学校出来后走迎宾大道,一直到高新区大门对过的“新庆嫂渔港”用餐。“新庆嫂”原名“阿庆嫂”,是设在马房江边的一艘河鲜舫,因经营得法,在远近出了名。后来搬到高新区大门对面,是一座两层的酒楼,生意仍然很好,我们每次回来,几乎都要光顾它。吃完后就开车上路,一路高速,长假期间又不用停车交过路费,所以只用一个半小时就回到东莞了。
在归途上我想起苏轼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既有对人事代谢、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喟:“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也有对人生漂泊的绝妙譬喻和旷达乐观的情怀:“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的况味,游子的情怀,都被它道尽了。苏子的诗真好!
人的感情,古今相通。我们这些离开大旺多年的老知青,为什么还常常乐于回大旺看看?就是因为那里留有我们的“雪泥鸿爪”。
(2014、2、11)
http://s4/mw690/0031luPYgy6GwZ7sUn163&690
原正隆作业区区部,如今的正隆居委会所在地
http://s6/mw690/0031luPYgy6GwZ9lZCRa5&690
民居门口
http://s9/mw690/0031luPYgy6GwZZLKKAb8&690
背后这些民居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是当时最好的房子
http://s16/mw690/0031luPYgy6Gx02vwn57f&690
低矮的屋顶上长出开花的草
http://s3/mw690/0031luPYgy6Gx25ILT402&690
XF一家曾在这里住过
http://s11/mw690/0031luPYgy6Gx27fCgq8a&690
上世纪70年代建的供销社,如今承包给个人,继续营业
http://s10/mw690/0031luPYgy6Gx2976hra9&690
http://s6/mw690/0031luPYgy6Gx5oreT3d5&690
楼下停着挂广州牌的小车,看来又有当年广州知青回来看看
http://s14/mw690/0031luPYgy6Gx2odOwZdd&690
北江边的大片沙滩成为养牛的牧场
http://s3/mw690/0031luPYgy6Gx5rtH9M72&690
http://s10/mw690/0031luPYgy6Gx5tr0h3b9&690
建在北江边的火力发电厂
http://s6/mw690/0031luPYgy6Gx5uIV0x25&690
建在北江边的火力发电厂,看来还未投产
http://s6/mw690/0031luPYgy6Gx5wD0CFc5&690
原古驿农场遗留的建筑
http://s2/mw690/0031luPYgy6Gx5CvPlT21&690
古塘村里街道还算整洁,民居多已改建,旧房子不多了
http://s9/mw690/0031luPYgy6Gx5ErVLGb8&690
三棵树龄超过100年的黄葛树,长势正旺,如今已经挂牌成为受保护的古树名木了
http://s8/mw690/0031luPYgy6Gx5FQTlRb7&690
http://s8/mw690/0031luPYgy6Gx5H1VmDa7&690
http://s2/mw690/0031luPYgy6Gx5IDVct11&690
龙王庙水库大坝
http://s14/mw690/0031luPYgy6Gx5JW1gp9d&690
水库里水位较低,露出大片湖底,水面又漂浮着许多赃物,未免有煞风景
http://s7/mw690/0031luPYgy6Gx5LBcO2b6&690
留个影后就开车离开龙王庙水库
http://s7/mw690/0031luPYgy6Gx5N31Bka6&690
在大旺高级中学旗杆前合了影,然后开车绕了校园一周就离开
http://s1/mw690/0031luPYgy6Gx5OCf0Q00&690
“新庆嫂”原名“阿庆嫂”,是设在马房江边的一艘河鲜舫,因经营得法,在远近出了名。后来搬到高新区大门对面,是一座两层的酒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