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游
(2025-01-24 22:29:41)
标签: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所见所闻杂谈 |
分类: 国内——江苏 |
随心所娱的博客
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通常人们在农历大年三十全家团聚,做上一桌好菜,斟上一壶美酒,推杯换盏......酒足饭饱,或聊天,或打牌,或围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折腾”到半夜,方觉“饥肠辘辘”,再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零点准时燃放鞭炮,意谓送走旧的一夜,迎来新的一天,这可能就是除旧迎新——“除夕”的由来吧。其乐融融,令人享受至极。
亲人聚会完了,朋友聚,同事聚,同学聚,从年三十到初七,从“记事儿起”到现在,几十年如此......为了改变“传统”的习惯,今年春节我想出去转一转,想法刚有,亲朋好友一拍即合,于是便成行了江苏春节六日游。
第一站便是苏北小城泗阳县[1],提起泗阳,可能有人不熟悉,但提起“洋河大曲”,人们都知晓,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八大名酒”[2]和“十三大名酒” [3] 之一,它的产地就是泗阳县洋河镇。
我舅嫂的亲戚就住在泗阳县城,一行人于“除夕”早晨到徐州,从徐州乘 “公汽”近中午到泗阳,泗阳的“早春”天气阴冷潮湿,气温零上5、6度的样子,沥沥下着细雨,当时不由得使我想起童年看的一部电影《早春二月》,有如身临其境。主人住处是一个不算大的“四合院”,院门也是房屋的大门儿,进门左间是厨房,过道是餐厅;走出这间房是天井,天井左面是两间厢房,右面是一花坛,花坛里种有葡萄、竹子等,天井的前面是主人的正房,一间三十多平方米的客厅,客厅的左面是卧室。这个院因为右面是院墙无厢房,其实应算是“三合院”,只不过还无人这么称呼。主人在县城一“事业单位”上班,儿女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惟到“年、节”回来。虽谈不上是大户人家,但还算家境殷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午主人预定了县城最好的饭店盛情款待了我们。从主人家到饭店大约有两公里的路程,我们一行五人加上主人一家七口共十二人,打了六辆“摩的”,每辆车费三元(只是起步费)。泗阳的“的士”较少,大部分是“摩的”, “摩的”其实是三轮电瓶车,后面加一个棚,能坐两人。电瓶车无尾气,环保无污染,比起大连的两轮“摩的”,既安全又舒适,起步费还便宜一元。
走着,想着......不知不觉到家了。进屋后,主人便沏了一壶“碧螺春”,大家边品茶边聊天,谈泗阳的历史文化,讲泗阳的风土人情,大家兴致极高,本来阴冷的客厅受此浓厚气氛的渲染,仿佛室温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度。天色将晚,除夕家宴开始,餐桌上丰盛的佳肴美不胜数,其中两道菜比较有特色,我很少吃到,有洪泽湖的“三白”,即白鱼、白虾和小银鱼,这是洪泽湖的特产;有主人家自制的“素鸡”,据说是用捣成泥的山药、绞肉、淀粉以及佐料等搅匀入锅蒸熟而成。主人开启了蓝色瓶装的洋河大曲,其特有的浓香扑鼻而来,饮入口中,那独特的“甜、绵、软、净、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此刻,把曹孟德的名句篡为“何以解忧,唯有洋河”也丝毫不为过。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异地他乡过春节,泗阳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宁静、整洁,令我流连忘返;苏北的除夕,没有烟花鞭炮,朴实、文明,令我铭心难忘。
在我看来,泗阳没有什么闻名的古迹,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也算不上现代化都市,但从泗阳人荡漾着笑意的脸和建设现代化的步伐来看,党的富民政策已经根植于民心,他们生活的非常幸福、满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一定会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来建设家园,把泗阳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腾飞,成为现代时尚大都市。
欢迎博友光临指导!
感谢浏览点赞!
[注1]:泗阳县面积1213平方公里,人口9.46万人(2004年底)。
[注2]:1979年,在大连举行的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洋河大曲被评为八大名酒之一。
[注3]:1984年,在太原举行的全国第四届评酒会上洋河大曲被评为十三大名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