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论证方法
(2014-03-14 09:58:41)
标签:
文字客城春日闲情杂谈 |
分类: 事理之思 |
论证方法,即分析证明观点正误的办法,常见常用的有几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事实以证明观点,也可称“事实论证”。作为论据的事实,尽量做到熟悉与新鲜、典型与充足、现实与历史、国内与国际、他人与自己的兼顾。事实论证除了增强说服力,还能调剂议论文的枯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引用论证: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的相关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可叫“道理论证”。为了增强说服力,其言论最好是经典的、名人的、众所周知的、公认正确的,包括流行的俗语谚语等。
3.对比论证:用性质相反的事实或观点作对比,以突出自己要肯定的方面。通过对比,正误好坏更清楚,如何肯否取舍,读者一目了然。
4.比较论证:将相似或差异较大的事实、观点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同中见异或异中见同,可将认识推向细致深入,从而得出某种结论或做出优劣取舍。
5.类比论证:用相似的彼观点证明此观点,用类似的彼事实来比较此事例。从特殊到特殊,从那一个到这一个,基本思想是“他正确,所以我正确”,因此要注意选用众所周知的事实或为实践检验的理论,而且必须同类可推。
6.比喻论证:用生活或自然中的事物来比喻观点,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比喻论证可以增强说理的形象和文章的生动,让读者乐读易懂。
7.归纳论证:事实论证的一种,论证思路为“一组事实+分析+结论”,即列举若干类似事例,分析得出所含的共同道理。
8.演绎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从普通规律来判断个别事实。论证思路是“道理+推论+事实”,即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正误。
9.因果论证:分析揭示观点或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也是一种条件关系。由因推果、由果归因、因果互证时,要注意“充分条件(只要……就)”“必要条件(只有……才)”的区别,使推论无懈可击。
驳论与立论,在具体论证方法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立论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驳论目的是论证他人观点的错误。总体上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驳观点。比如:引用同一话题的更有名气的针锋相对的言论,对比其错误;先假定其观点正确,再演绎出违背自然社会规律的荒唐可怕的后果,即归谬法。
2.驳论据。指出他人所用事实论据的虚假性或道理论据的错误性;分析指出所用论据与观点的不吻合,使之失去支撑力度。
3.驳论证。即分析指出他人所用论证方法不当或论证(推理)过程错误,比如“不完全归纳”“以偏概全”“普遍中忽视特殊”“非同类置换”“以果定因”“充要条件混淆”等。
最巧妙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就地取材,以对方观点和论据为主进行分析,比如用他的观点演绎出与其所用事实相反的情况,或用他的事实归纳出与其观点相反的结论,使其观点与论据自相矛盾。
一般来说,立论文中往往也要针对世人的错误认识进行批驳,为“边破边立”。
驳论目的是“拨云见日”。
一是某人的观点,因其身份具有权威性、观点具有迷惑性,流传开去会产生危害,就专门针对其观点进行驳斥。批其错误之后,要提出正确看法,为“先破后立”。
二是某人做法或社会现象本有错误,但世人有从众心理,容易趋之若鹜,有必要分析其错误根源,指出其潜在危害,再提出解决办法或正确主张,这就是“时事评论”。
这两种,一般先把错误的言论或现象摆在开头,即“设立靶子”;再驳其错误或析其根源,为“有的放矢”;最后再提出正确的主张或解决办法,以“拨乱反正”。
上述内容概括为几句顺口溜,便于大家记忆:
事实叙述讲角度,剖析意义证观点。
名人言论巧引用,狐假虎威来壮胆。
正反两面同列举,对比鲜明正误判。
同中有异异求同,仔细比较差别见。
一类事理可连用,推彼及此能相伴。
借来物理说人理,形象生动更浅显。
若干事例举不完,归纳道理不片面。
正确理论放在前,事情好坏再推演。
万物联系求因果,相互制约讲条件。
多种方法灵活用,破立结合笔如剑。
2014年3月14日草于眠花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