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潼区幼儿园实施区域活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调查小结

(2016-04-22 10:27:44)
分类: 调查研究

 实施区域活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调查小结

  

   首先, 区角材料的投放主要是废物利用,所以教师经常花费大量时间自制教具,但由于设计和制作的经验太少,时间又过于仓促,致使制作出来的教具往往很粗糙,不便于幼儿反复操作,容易损坏,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更换,幼儿就会对教具失去兴趣,课程也就无从发展。其次,幼儿自身兴趣不同导致偏区。

    幼儿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这直接影响他们选择区域。有的幼儿喜爱唱歌跳舞,就去音乐区;有的幼儿喜欢娃娃家;有的幼儿喜欢绘画,他就会去美术区等等。这些幼儿在他们喜欢的区域里是百玩不厌,每次都会固定去那个区域。最后,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区角的设置根本不能满足全班幼儿的需要,区角活动时会出现一窝蜂现象.

    活动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参与活动的人数的影响,特别是在我们班这种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分组中组内成员较多指导不够,分组较多使得教师的掌控不到。大部分幼儿对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的参与比较多,对于理发店,图书区则参与较少,美工区则是有兴趣的天天参与,不感兴趣的孩子则不情愿,班容量较大时,很难有好的规划,让孩子们平衡地参与每一项活动。

    小班的幼儿对事物只能保持三分钟的热度,所以进入某个区域没多久就来到另外的区域,问他怎么不玩了,他说:“玩好了,不想玩了。”这是老师是让他回到原来的区域,还是支持他更换区域?

  区域活动时,什么时候介入才“适宜”.

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很投入的玩着自己喜欢的区角。我发现在小超市的“小顾客”购买东西不用准备好的钱,所以我马上介入纠正了这一“错误”行为。而我自认为“及时”的介入却被后面孩子们的话打击到了,雨萱小朋友说:“老师,她已经刷过银行卡了。”我突然意识到打扰到了孩子们的游戏。那到底什么时候介入才算“适宜”呢?

一、材料方面:

1. 选择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2. 材料的选择是否丰富、多样性,是否能体现一种目标多种玩法或多种材料一种目标。

3.材料的选择是否有创造性的价值。

4.材料的选择是否牢固、是否便于操作。

5费尽心机的材料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玩的,就算玩也是一瞬间而已。

6.挖掘不了孩子们的思维,总是觉得根据主题活动做出来的材料内容很浅没有办法让孩子在某方面得到提升。

7.让家长带些材料家长们配合也不是很积极,大多数也嫌烦。

二、区域开展现象:

1.人数多,在区域里很吵,无法开展又安静又有秩序的区域活动。

2.有时没有让孩子去自选进区。

3.大多数孩子们玩了这个区又会跑那个区,专注力不强。

4.进区孩子们都很高兴,因为可以聊天,可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是老师们自己清楚孩子们今天进区学到了什么?

三、老师的心态

1.老师有时很想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很少有老师为了提升孩子的最近发展去挖空心思去寻找适当的材料。

3.都喜欢去找那些简单易得的材料。

4.不知道哪些材料能开发幼儿的思维。

区角材料的投放主要是废物利用,由于设计和制作的经验太少,时间又过于仓促,致使制作出来的教具往往很粗糙,不便于幼儿反复操作,容易损坏,相比较于益智玩具来说而且幼儿对自制教具兴趣不大,不知该如何改进,让我感到非常困惑。

幼儿在自我展示方面还不是很自信,在角色扮演的区域角中大部分幼儿放不开,不能很自信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艺,总有点羞涩的感觉,希望通过今后的活动让我们的幼儿自信勇敢起来,能够大方勇敢的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

 我园开始区域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幼儿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兴趣也比较浓厚,我们地处农村,幼儿再见识方面相对还比较缺乏,家庭也是相对重要的,所以有些幼儿还不能更好的发自己的想象,比较依赖老师,对自己没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让幼儿更好的投入到区域活动中。

  如何把握好个别化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个别化与主题学习的关系,学习性区域与游戏区域的关系?如何兼顾学习活动和个人别化学习?

     教师空间还未能做到最大限度充分挖掘与利用,由于教室又是活动室,又是餐厅,许多空间不便固定利用,合理利用空间便于活动的开展。

     个别区域内投放的材料“多纬度”不够,尤其是层次性不明显,缺乏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

     部分幼儿的随意性很强,东走走,西转转 ,蜻蜓点水的从一个地方晃到另一个地方,学习起来极其的不踏实,有何良策。

 在布置区域角前,我不知道该投放哪些材料,非常盲目;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大多数时间我就是一个旁观者,不知道该何时介入到孩子的活动之中,也不知如何去引导孩子开展区域活动。孩子们活动结束后,一般没有评价。 

十一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十二

 1、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分组中组内成员较多指导不够,分组较多使得教师的掌控不到。

2、班额较小时,教师对幼儿作品成果的整理展示也比较容易,觉得区域活动的成果明显;班额大时,教师从指导、评价、整理、展示上都要很费时费劲,觉得做了很多,很累。

十三

 1、没有材料愁,材料多了愁更愁

刚开始创建区角时,不知如何获取材料,每天心急如焚。幸而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工作,积极搜集需要的各种材料。慢慢的区角创设起来了,但发现收集的很多材料没有用到,堆积在一起成了无用的废旧垃圾。用之无用,弃之可惜。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处理这些剩余材料就成了一个问题。

    2、区角有了,越玩越没劲,孩子兴趣索然。

3、区域活动时,什么时候介入才“适宜”

十四

幼儿对区域游戏兴趣非常的浓厚,每次结束时都恋恋不舍,在活动时有个别比较调皮的小朋友将各个区域投放的材料乱放,完成时不能将活动材料放回原位。甚至有个别幼儿部知道在区域游戏活动时该干什么?

十五

 区角区域空间小;各分布比较密集;当教师宣布游戏结束时,整个教室沸腾了,所有的幼儿都在乱窜,真是越帮越忙。

十六

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图书区的环境有些不够安静。孩子参与每个区角的的时间不长,缺乏耐性,经常换区角,然而每个区角的人数都有限制,就出现有的孩子在各个区角之间游荡或呆在一个区角无所事事的情况。

十七

问题一:在科学区中,我班小朋友利用反冲力制作的小汽车,老师们提出有不卫生的现象,这一点,使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根据老师们的意见,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我们可以尝试用替代物给气球进行充气,不直接用嘴充气。同时对科学区的材料进行增加它的趣味性,可以根据一些科学原理,制作一些孩子们喜爱的玩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科学原理。

问题二:图书区的环境有些不够安静,这有客观原因,也存在着幼儿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不安静的因素,这要靠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培养。教师也要及时调整一些图书资料,吸引幼儿的兴趣,能够专注的看书。

十八

 1、活动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参与活动的人数的影响,特别是在班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分组中组内成员较多指导不够,分组较多使得教师的掌控不到。

  2、大部分幼儿对于角色区、建构区、益智区的参与较多,对于图书区、美劳区的则参与较少,图书区则是有兴趣的天天参与,不感兴趣的孩子很不情愿,班容量较大时,很难有好的规则,让孩子们平衡地参与每一项活动。

  3 、班容量较小时,教师对幼儿作品成果的整理展示也比较容易,觉得区域活动的成果明显,班容量大时,教师从指导、评价、整理、展示上都要很费时费劲,觉得做了很多,很累,成果却是不容乐观。

十九

1 、区角活动操作的高低活动量、活动的难易程度、大团体与小个人的操作区别、以及一定的冒险度、干预与隐退等方面的平衡。  

  2、幼儿园的活动室不够大,教师人员的配置不能很好地兼顾不同个性幼儿的 不同需求。  

 3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遇到某些困难?为什么学具总是很乱,是不是不方便整理?请问专家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和规则可供借鉴?谢谢!

二十

 对于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多数我们是通过参观学习或临模他人而得来的外来模式。都较少系统性地思考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采用它?是全盘照搬还是借鉴精髓、结合实际进行嫁接和改进呢?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问题本身而是较肤浅地去追取他的表面形式。我认为最需要关注的是安全性、舒适性、可活动性以及它的吸引力等因素的原则性问题。只有满足了以上几个方面性原则的活动区域,才能成为有效能的探索环境,达到蕴教育因素于环境中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