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土中国》适合高一学生读吗

(2020-08-14 10:19:56)
标签:

福州

初三

育儿

中考

前天,爸爸去帮我买教材,结果只买到了语文,数学和地理,其他都脱销了。

新华书店说,未来几天不会有补货,因为要优先满足学校订书。这些天我在机构提前学高一的课程,包括数理化和英语四门,但没有教材。今年会换教材。

除了新教材,爸爸还买了两本语文辅助材料,一本是《高中必背古诗文72篇》,一本是《高中整本书阅读 精读乡土中国》。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要买乡土中国,第二天早上,妈妈说家长群里老师有通知了,要买《乡土中国》。哦买噶,这么神准!爸爸还吹他第六感一向不错,老师还布置了阅读作业,先读《乡土中国》前三篇。

不过,爸爸说这本书其实不适合高一学生读,他感觉阅读难度要比初中阅读的东西提高了很多,有点拔苗助长,感觉这本书像博士论文,对高中一年级生来说太难了。

他又说这本书虽然比较晦涩,但也没有晦涩到浙江作文满分作文那么可耻,只是作者费孝通过于西化的学术化的语言,并不适合作为语文精读篇目。现在语文走入了误区,过于大包大揽,把其他学科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口袋,例如《乡土中国》是社会学著作,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仅仅是一些哲学口号的抄袭。

语文就要有语文的样子,要有文学性和可读性。无论《乡土中国》还是《生活在树上》,恰恰在这方面做得很差,没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他举了一个对比例子,比如季羡林,以前被吹捧为国学大师,其实季羡林是研究吐火罗语言文字的,跟国学毫无关系。季羡林的文字倒是浅显直白,被放到了小学课文。他的思想深度和费孝通可真是没法比。不过,现在的人都是眼高于顶,对费孝通不放在眼里的也大有人在。

例如,微博上有人说:

读完了《乡土中国》,一脸懵逼。这是新高一的第一本必读书?有点不明白这样安排的目的。1.这本书我读的时候是边玩边读的,觉得有点没劲,没劲并不是读不懂,而是作者所讲的东西,对我来说已经是常识了,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这些东西已经过多或少被渗透过了。即使没讲的,自己也基本体会出来了。所以读的时候,感觉是作者把一些常理津津有味地叙述了一下,给大脑带不来什么刺激。对比来说,读红楼梦给我带来的刺激是巨大的,那种相见恨晚却又不能一气吞完的感觉,给我带来了一年以上的以红楼梦标签的时光。2.能抓出不少逻辑漏洞,不是严密的学术著作,只能算是一个学术科普。3.虽然在西方中心主义的时代,已经相对公允了,十年前也许会有纠偏作用,然而今天读,觉得是重复了一下主流话语的常识,有些地方还不够正确。4.还是太宏大话语了。难道社会学著作都是这样的?而且时代性不够,搔不到年轻人的痒处。5.这又给语文老师出了个大难题,相当于老人与海,把一本没劲的书讲好玩。这本书入选,还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因素,认识到中西方道路的根本不同,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这很俗气,但很重要。从思维方法上来说,倒是能稍微教会学生一些反思的思维,用一双冷眼看待社会,能够对自己的命运和处境,都有点更接地气的认识。治一治当代散文阅读题的鸡精中毒。

知乎有人说:

不明白这本社会学的专业著作什么时候成高一必读图书了?费老当年也是给大学生授课做的笔记,后整理发表文章,再后才出版图书。虽然本人非常非常喜欢书中费老的文笔,真是大繁至简,平实质朴,深入浅出。但是,这本书本身就不应该是高中生的必读!必读懂吗?高中生茶余饭后,可以读一下权当放松,试着理解一下权当娱乐!但是不少高中作为任务,个人认为略有不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高中报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