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项目名称
|
园本专题教研培训
|
项目负责人
|
张霞
|
活动时间
|
2017.5.16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
主讲人
|
叶微微
|
参加对象
|
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及学前教育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化,毫无疑问,学前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幼儿园内部的环境条件,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这一理念我们幼教工作者该如何将健康活动内容融入到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呢?
一、日常健康行为教育
二、安全常识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
四、体育活动中的健康教育
一、日常健康行为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应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幼儿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
1、自理能力培养:
《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我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又学得快。
2、卫生习惯培养
在生活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设计了主题活动“争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争当健康宝宝
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我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例如:我们班的某某小朋友从不吃橘子,我就把橘子剥开,告诉他你看橘子多像小船呀!让小船划进他们的海洋吧!这种方法不仅让他开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我们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二、安全常识教育
根据《纲要》提出的密切结合健康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提供剪子、小刀等工具时,知道幼儿怎样正确使用,并告诉幼儿工具的可伤害性。组织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安全出口、禁止吸烟、行人止步、危险等。我们还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疏散演习”活动,让幼儿了解最近的求生路线还了解了常见的交通标志等等。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三、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方面。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段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未来社会需要有个性特色的创新人才,为此《纲要》特别强调“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但由于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速度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在对个体的观察中我发现儿童个体也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问题,更多的是其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常常会在一生中留下印记。不少有心理、行为问题的成人,究其原因常常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如在冷漠、甚至虐待中长大的儿童,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性格孤僻或暴躁,富于攻击性,被溺爱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爱劳动等。而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够形成许多好的行为习惯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如:爱清洁、懂礼貌、爱学习、爱劳动等。现在的幼儿健康教育被视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许多家庭过分溺爱.造成部分幼儿冷酷、缺乏同情心,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知道应该关心帮助他人,于是我们制定了几个爱心教育活动:
1、通过关心爱护动植物培养爱心:我们幼儿园的植物角养了金鱼和许多花,孩子们在给小动物按时喂食和为花浇水、施肥并做观察日记等操作活动,萌发了爱心和责任感。
2、每周进行一次周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大班孩子能亲身体验到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乐趣,而小班的幼儿也在大哥哥、大姐姐身上学到许多生活经验,他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
3、开展每天做一件好事评比活动,让幼儿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4、利用文艺作品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优秀文学作品,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分享等良好的情感。如儿歌《弟弟摔倒我扶起》、《学习雷锋叔叔的故事》,作品中处处都体现了帮助弱者、富有爱心的情感。
5、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刚来园时性格特别孤僻,不合群,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质弱爱生病。他的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家和家人也很少交流,生活圈比较窄.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造成他性格自闭,对别人不信任,胆小、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他的这种现象,我先从亲近他开始.把他拉到身边问他:你的衣服很漂亮,是妈妈买的吗?从一些简单的生活话题开始,他开始和我聊天,并产生信赖感,每次和他聊天我都会鼓励他,比如:“你今天帮老师收玩具了,表现真好,谢谢你!下次还帮老师好吗?”孩子在表扬和鼓励下特别高兴,慢慢地开始主动说话,告诉我他看到和听到的事情,性格也变的开朗了。由于他喜欢看书,知道许多兵器方面的知识,因此,我经常让他给小明友介绍他了解的兵器,小朋友特别爱听,对他特崇拜,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信和骄傲.他与小朋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为了扩大他的活动范围,我经常让他去其他班级取教具和教学用品,这样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陌生人说话的勇气。三年过去了,孩子的进步特别快,时常能听到他开心的笑声,体育活动中看到了他矫健的身影,家长对教师的辛勤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四、体育活动中的健康教育
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目的,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体质的增强。而科学的、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最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并充分考虑幼儿的身体特点,安排强度适中、不损害幼儿健康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质。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体育活动必须通过幼儿的自身参加才能实现,幼儿对体育活动是否喜欢,是否投入是体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实施体育活动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http://s9/mw690/0031iVwczy7carqUwd2a8&690
http://s8/mw690/0031iVwczy7carrlroz87&690
http://s8/mw690/0031iVwczy7carru4mz67&690
|
活动反思
与意见
|
幼儿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也让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那如何将幼儿的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通过本次学习,每位教师认真倾听,做笔记,受益匪浅。
|
“过程确认
|
情况属实
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张霞
|
说明:活动一周内,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