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2013-05-27 17:00:23)分类: 教学设计与反思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莲湖区金光门小学
一、知诗题,知背景。
1.师:说起古代的诗人,你必然会说谁?
(生:杜甫、李白、白居易、苏轼……)
师:是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今天我们不说李白只说杜甫。你们对杜甫了解多少?
(生: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
2.师: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所以人们也把他的诗称为诗史,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首,这首诗素有”生平第一快诗”之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 生齐读诗题。)
3.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进行了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什么意思?(生回答)
师相机指导: “河南”指黄河的南岸,“河北”指黄河的北岸。
师:诗题的意思是——
(生: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南北两岸的地方。)
师:刚才的语句是个病句,一是无主语,二是听到地方吗?
(生: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
二、初读,读准字音
1.师: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同桌给同桌读并纠正错音。(生自由朗读)
生读诗。
3.全诗五十六个字,读错了几个音?谁来给他纠正?
4.师板书【妻子、衣裳、漫卷诗书、即】以及读音和词意
师:纠正
“妻子”的“子”读三声,“妻子”的今意是指妻子和子女。
“衣裳”的“裳”读“chang”,古人上衣为衣,下衣为裳。
“漫卷诗书”的“卷”读三声,因为古人没有将书装订成册的习惯,诗呢是写在一页一页的纸上,所以在整理诗稿时需要卷起来
“即”读二声,是副词,意思是“即刻“马上
师板书【妻子、衣裳、漫卷诗书、即】以及读音和词意
5.师:现在,老师再找同学来读这首诗,看谁读得流利、准确?全班再齐读。
三、再读、理解诗句
(学生自由谈学习古诗的方法:熟读法、借助注释法(串词成句、串句成诗)、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
师板书【理解诗句】
2.师:用以上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
3.师:同学们学得真用心啊。谁能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和句)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生提出问题,诗中的地名在什么地方?
5.在中国地图上了解四川、湖北、河南、河北的位置。
师板画:【中国地图
师介绍:巴峡、巫峡的位置,借助手势背诵诗的尾联。
杜甫家乡与洛阳的关系。
蓟北的位置及在战略上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收蓟北既收复国家。
6.师:如果没有什么问题,请说出诗的意思。
(生说出全诗的大意)
7.师: 请大家带着理解诵读全诗。
(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
四、细读,体悟诗情。
1.师:这次的朗读比上次有进步,但还没有感情,有点生硬。原因是大家再读诗时,没有体会到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感情。下面我们将进行学习古诗的第三步——体悟诗情。
师板书【体悟诗情】
2.师:当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杜甫的心情怎样?
生会回答高兴、激动、兴奋。
师板书【兴奋】。
3.师:诗中哪一个词语直接点明了这种兴奋的心情?
(生回答“喜欲狂”。)
师:何谓喜欲狂.
生回答
4.诗中还有哪些诗句表达了这种心情?
生回答:
(1)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背诵《春望》
(体会喜极而泣、悲喜交集之情。)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这句诗哪个词语体现诗人的心情?
(生回答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师:李白曾写过的《早发白帝城》也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
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3)生……
5.师:此时此刻,诗人高兴的流泪、发狂、唱歌、喝酒,为什么呢?诗中有一句直接点明了原因
(生回答:剑外忽传收蓟北)
师:“收蓟北”这个消息什么时候知道的?从哪个词语看到的?
(生回答.)
6.师:收复蓟北诗人为何这么高兴?
7.师:仅仅是因为这原因吗?还因为什么?把原因写在书上。
(生汇报)
8.师: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兴奋、愉快的心情,还表达一种伟大的情感,是什么?
(生回答)
师板书【爱国思乡】
师:带着这种兴奋心情,怀着爱国思乡之情诵读这首诗。
(生个人读,齐读)
师:好深情啊!因为读准了字音,读懂了诗句,读懂了感情。会背诵的同学合上书,背一遍。
五、作业
师:杜甫写这首诗已有一千多年了,可当同学们读这首诗时,却与杜甫有着相同的情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深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国家。
课后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杜甫,诵读杜甫的《三吏》、《三别》中的一首,了解那个时代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的生活,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更加珍爱我们今日和平、稳定、繁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