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泛存在的特殊分子间作用力——氢键(4)

(2012-09-08 00:10:19)
标签:

化学竞赛

杂谈

5.氢键的类型

氢键可分为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两大类。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不仅存在于同类分子间,不同类分子间也可形成氢键。例如,氟化氢、水、液氨、甲酸、氨水等均存在分子间氢键(图1-4)。氢键不仅在分子间形成,也可以在同一分子内形成,邻硝基苯酚、酸(图1-5)。分子内氢键虽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形成了较稳定的环状结构。氢键存在于许多化合物中,它的形成对物质的性质有一定影响。

 

   

1-4  氨水中的分子间氢键

1-5  硝酸分子内氢键

由于许多化合物由CHON和卤素等元素组成,这些化合物通常含有

OH、—NH2 等基团,这些基团很容易形成氢键,因此氢键普遍存在于各式各样化合物中。图1-6示出若干含有分子间氢键的结构,图1-7示出若干分子内形成氢键的实例。

 

      

16   含有分子间氢键的结构

a)尼龙66聚合物 b)硼酸晶体中的一个层; 

c KH2PO4晶体中H2PO4- 离子间的氢键;

           

        

1-7 若干小分子内的氢键

● 非常规氢键

常规的氢键X—HY是在一个质子给体(例如一个OHNH基团)和一个质子受体(例如带有孤对电子的ON原子)之间形成。XY都是FONClC等电负性较高的原子。近年来发现了几种不属于上述常规氢键的体系,现简单分述如下:

1X—Hл氢键。

在一个X—Hл氢键中,л键或离域л键体系作为质子的受体。

由苯基等芳香环的离域л键形成的X—Hл氢键,又称为芳香氢键,多肽链中的NH和苯基形成的N—Hл氢键在多肽结构中以及生物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对稳定多肽链的构象起重要作用。已知多肽链内部N—HPh结合的方式有下面两种:

      

2-丁炔·HCl2-丁炔·2HCl在低温下晶体的结构如下图1-8所示。在这两个晶体中ClH作为质子给体,而CC基团作为质子受体。在2-丁炔·HCl中,Cl原子到CC键中心点的距离为340pm ,H原子到CC键上两个C原子的距离为236pm241pm 。在2-丁炔·2HCl中,H原子到CC键上两个C原子的距离等于243pm ,而Cl原子到CC键中心点的距离为347pm

        

    a                         (b)

1-8  2-丁炔·HCl (a) 2-丁炔·2HCl (b) 中的 Cl—Hл 氢键

在甲苯·2HCl晶体结构中的Cl—Hл氢键结构已得到测定。在此晶体中,甲苯芳香环上的离域л键作为质子的受体,两个Cl—H分子从苯环上下两个方向指向苯环中心。H原子到苯环中心的距离为232pm,如图1-9所示。

 

1-9  在甲苯·2HCl晶体结构中的Cl—Hл氢键

除上述N—Hл氢键和Cl—Hл氢键外,在有些化合物中还存在O—Hл氢键和C—Hл氢键,如下面两式所示。

        

2-丁炔基-2-羟基金刚烷a晶体中,分子中同时存在着O—HOC—HO氢键b)以及O—Hл氢键c,如下式所示。

         

a                     b                   c

2XHM氢键

负二价离子{(PtCl4)·cis-[PtCl2(NH2Me)2]}2-的结构如图1-10所示。此化合物由两个平面四方形的Pt4配位络离子通过N—HPtN—HCl两个氢键结合在一起。N—HPt氢键是由充满电子的Ptd轨道作为质子的受体,直接指向NH基团,形成3c-4e(三中心四电子)氢键体系。                  

1-10 XHM氢键化合物的结构

在一些有机金属化合物中,H原子以共价键和过渡金属原子M结合,并和羰基中的O原子形成MHOC氢键。

3XHHY二氢键

比较下列等电子系列的熔点:

H3CCH3

H3CF

H3NBH3

-181

-141

+104

 

 

1-11  二氢键XH…HY 的结构

从中可以看出在H3NBH3晶体中分子间存在着不寻常的强烈的相互作用。H3NBH3分子中不存在孤对电子,它不能形成常规的氢键。H3NBH3分子的极性低于H3CF分子,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也低于H3CF,但是H3NBH3的熔点却比H3CF高出285,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用X射线和中子衍射研究一系列含NHHB体系及NHHMO—HH—M体系的晶体的结构,发现HH间的距离远比H的范德华半径和(240pm)要短,介于175195pm之间,所以提出存在XHHY二氢键观点。XHHM体系容易失去H2,故二氢键体系可看作氢化物脱氢的中间体:XH +  + - HM XHHM X + H2 + M 。图1-11示出H3NBH3的结构。

● 氢键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通常是物质在液态时形成的,但形成后有时也能继续存在于某些晶态甚至气态物质之中。例如在气态、液态和固态的HF中都有氢键存在。能够形成氢键的物质是很多的,如水、水合物、氨合物、无机酸和某些有机化合物。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产生多种效应,在人类和动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气化时除了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必须破坏分子间氢键,从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在同类化合物中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其沸点、熔点比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高。如图1-12所示,第VIA族氧(O)、硫(S)、硒(Se)、碲(Te)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递变规律,由H2TeH2SeH2S,随相对分子量的递减,分子间作用力递减,熔沸点依次降低。但分子量最小的H2O的熔沸点却陡然升高,这是因为氧的电负性很强,H2O分子间形成了OHO氢键,所以H2O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本族氢化物熔沸点依次降低的趋势,熔沸点猛升。AVA族氢化物熔沸点的变化规律中,HFNH3也显得特殊,这也是因

 

1-12  IVAVIIA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变化情况

为形成了 FHF NHN氢键。

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降低,例如邻、间、对硝基苯酚的熔点分别为:45961l4℃。为什么间位、对位硝基苯酚的熔点较高,而邻硝基苯酚的熔点较低呢?这是由于间位、对位硝基苯酚中存在分子间氢键,熔化时必须破坏其中的一部分氢键,所以熔点较高;而邻硝基苯酚中已构成分子内氢键,不能再形成分子间氢键了,所以熔点较低。

 

分子内氢键

分子间氢键

邻硝基苯酚

间硝基苯酚

对硝基苯酚

 

 

 

b.p = 45

b.p = 96

b.p = 114

2.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氢键的形成也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会骤增。例如,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他气体,在0时,1体积水吸收1200体积的氨;在20时,1体积水吸收700体积的氨。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特别大,是由于水分子和氨分子通过氢键互相结合形成氨的水合物的缘故。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皆源于此。

如果溶质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如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之比为0.391,显然前者溶解度较小。这是因为邻硝基苯酚的羟基通过氢原子能与其邻位上硝基的氧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因此溶解度小;而对硝基苯酚的羟基与硝基相距较远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但它能同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促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因此溶解度大。但值得一提的是,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在苯中的溶解度之比为1.931,其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前者形成分子内氢键。

另外,像淀粉、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羟基,由于形成了分子内氢键,而使得其水溶性降低。淀粉是由若干个葡萄糖单元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每个葡萄糖单元都含有几个羟基,照理说也应该象葡萄糖一样易溶于水。但直链淀粉的分子不呈直线型,而弯曲成螺旋状,其羟基在螺旋内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它不能与水分子再形成氢键,因而不溶于冷水。加热时,分子运动破坏了分子内氢键,直链淀粉便能溶于水了。支链淀粉由于外表有一层薄膜,使羟基不能跟水接触,因而不能溶于水。纤维素也是由若干个葡萄糖单元结合起来的,空间结构呈链条,链条之间由氢键相互作用而结合成纤维素束,这样就很少有羟基裸露了,所以纤维素不溶于水。

氢键不仅会影响有机物的溶解性,还会影响无机物的溶解性。通常酸式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但NaHCO3的溶解度却小于Na2CO3,这是由于HCO3-之间形成了氢键的缘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