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管理故事--用标准化推动精细化
(2012-07-05 18:39: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每天一个小故事 |
每天一个管理故事--用标准化推动精细化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这个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且注意可操作性。 每项工作的步骤及方法在每个时候都有一个最佳方法,公司对内部常有的一些重复频率很高的经常性业务,应该逐一制定可以认为是理想标准的步骤及方法并使之规程化,对实施者进行培训使其按章行事。至于不符合标准的例外事项,正确的做法是采取“例外管理方式”,即由实施者向管理者汇报,商量后做出决定。众所周知,7-11便利店、麦当劳、迪斯尼乐园等家喻户晓的优秀服务性企业都彻底实现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麦当劳的标准是,客人感到味道最好的面包的厚度是17毫米,薯条出炉7分钟、汉堡包出炉10分钟后如果没人购买必须丢弃。这些都是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得来的,规程并不是简单地把现状文件化就可以,“战无不胜的规程”是经过彻底、详尽的调查研究之后才获得的。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企业应建立标准数据库,把企业内所有定编、定岗、工时、定额、参数、动作、工艺、配方等都归纳出来,存放在数据库中,并且尽可能把这些管理标准数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