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理念

(2013-05-26 12:55:20)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理念

  李海盈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新的历史教材,历史作业的设计理念应与时俱进,彰显历史学科特点,发挥出历史作业的启示性、创新性、实践性及人文教育性功能。

一、设计理念的出发点

  (一)以新课标为纲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作业设计要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史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就等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课标又提出教师历史作业设计的基本思路:淡化题型分类;开拓课程资源丰富作业内容;拓展练习空间;采用开放式的设计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一线教学中,有些学生感到历史课内容枯燥,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不带课本,作业更是拖拖拉拉,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导致这种消极学习态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作业设计理念没有从实际出发,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大多处于12岁—15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如果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育。

二、设计理念的内涵

    (一)设计多样化的历史作业——培养能力

    传统的历史作业题型以填空、选择、判断、问答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在保留传统历史作业题型的前提下,教师应设计一些能提高学生能力、发挥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开放题型。如历史小论文、调查报告、人物访谈等。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生活化的历史作业——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进行历史作业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实现历史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实效。如在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请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下一步将如何改革?”这样,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使学生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巩固拓展了课堂知识。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过去教师布置作业时着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允许学生相互探讨。《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有效性历史作业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丰富生活经历,探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予以解决,使自己的探究成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简单的基础题目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探究式题目不是学生独立能够完成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完成合作性作业的过程中互相求教。学生在完成合作性作业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体验成功。

   (四)千篇一律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要从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来把握内容标准的实施”。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讲究层次性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设计历史作业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人而异,以防止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防止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A级基础题,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不再望题生畏——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概况;B级巩固题,主要是巩固新知,分析理解——材料阅读,找出错误的地方;C级发展题,有一定难度,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小作文“北京人的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