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竖式计算出现的问题

(2014-04-01 13:35:03)
这个星期,我们开始学习竖式。教材编排分这样几个部分:1、没有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已练习一周有余,大部分孩子在掌握方法后已经可以正确口算);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4、两位数减一位退位减还没有涉及,我下周开始讲。
    首先本单元还是依然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已经开始有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的题目出现。在课堂上,我丝毫不敢忽略这种题目,尽量让孩子们多说,用正确的语言完整的叙述。所以孩子在家完成作业时,家长也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出现了给出干扰信息的题目,也就是孩子嘴里常说的陷阱。给了三个条件,解答时却只需要用其中两个。甚至出现了同时给你多个信息,多个问题,解答不同的问题,让你自己去选择需要的信息这种题目。这对孩子的要求就比较高了,需要他们自己能够甄别选择,我想这就和我前面提到的根据多个信息提问题的能力有关。
 
    下面就来说说让我们很头疼的计算问题。
    首先孩子都还是懒,遇到计算题,不愿意拿出来本子列竖式,总是想当然的进行口算,但他们往往会忘记了“进位1”和“退位点”,所以在计算中出错,在低年级阶段,这两个标记是要求孩子必须写出来的。在学校,我现在是要求孩子只要做题,必须把数学本放在旁边,随时列竖式,这个习惯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孩子在家完成数学作业时也希望能够如此。
    然后我想说说到底哪种题目需要列竖式,因为如果漫无目的,每种题目都用竖式去进行计算的话,会让孩子做题速度下降,也不符合“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的原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题目现在是要求孩子必须用竖式(不排除个别聪明孩子可以口算,但常常不能够保证百分百的正确率),这种题目运算量大,需要孩子脑子中运算的过程较多,口算不仅不能保证正确,而且速度较慢,反而不如竖式。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孩子们肯定是偏向于口算,毕竟手懒,但个人感觉口算效果不好,而且速度慢,总是想半天不出得数,这与孩子们减法掌握不如加法有关,遇到这种题目,也是尽量建议孩子笔算。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计算我则是提倡孩子口算了,毕竟有了上学期二十以内加法的基础,孩子在掌握方法后,可以较快算出得数,比竖式要方便一些。
    下面我说说孩子笔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之前不进位不退位竖式的良好基础,关于“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从个位起”这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已经没有太大问题。这单元学习进退位知识,问题就出在“进位1”和“退位点”上,其实我们大人都知道,这两个标记,并不是必须的,在后续的学习中,也通常是选择记在脑子里,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记在脑子里的东西通常在转瞬间忘记,这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的。所以在现在做题时,我是要求他们给标出来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绝对可以减小出错率。
     最后说说作业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1、如果孩子竖式出错,我不允许他直接改一个得数,毕竟竖式是一个完整的式子,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割裂开,作业中如果出错,必须在旁边完整的订正;
2、遇到改错的题目,孩子要分两步完成,第一判断对错,在原式旁边打上对错号,然后再把正确的竖式订正在旁边,也是不允许在原式上直接修改;
3、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己提问题并解答的题目,提完问题后用问号,然后开始解答,解答问题一定要用横式,写完后千万别忘了单位名称,然后在横式下面列竖式计算,最后写答,这是孩子做这种题目的几个步骤,缺一不可,有些孩子偷懒,不把问题写完整,只写一个式子放在那里,是错误的;
4、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单位名称,也教会了孩子找单位的方法,就是问题中多少后面的那个字,比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多少后面的只就是单位名称,通常这些简单的字孩子也都会写,或者比葫芦画瓢下来,所以现在就开始要求孩子解答应用题要写出单位名称了,现在改作业的过程中,孩子没有加单位,我也会给他画个小问号来提醒他,这是孩子刚刚接触的,经常忘记,这点在起初阶段,希望家长多多提醒。
    这段时间练习竖式,每天都要用到数学本,请家长也检查一下孩子的本子,掉页的,没皮的,希望家长帮着整理一下,用订书机装订时提醒一点:最好看看背面的钉子有没有翘起来,好几次改作业,我都被作业本背面的钉子划着手了,这时我都拿钥匙压一压,因为孩子们传作业时如果滑一下,肯定也很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退位减法练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