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同课异构备课《声声慢》 主备人 陈颖颖 刘荷荷
(2012-06-26 10:58:05)分类: 教研活动 |
碧莲中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备课内容 |
《声声慢》 |
||||
学 |
高一语文必修四 |
时间 |
2012.5. |
地点 |
幢5楼办公室 |
备课组长 |
刘荷荷 |
主备人 |
陈颖颖
刘荷荷 |
缺席人员 |
|
出席人员 |
潘啸啸 |
||||
过 |
荷荷:今天我们是同课异构,为公开课准备,希望老师能够多多批评。 陈颖颖讲述了上课的思路。从词到意象再到意境分析情感。将解读到的悲情与词人的坎坷经历联系在一起讨论。所谓“知人论世”。五次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陈淑微:听完之后再评会有感触些。 刘荷荷也认为思路可以操作。 其他老师亦认为思路可以。 荷荷:讲述了自己的上课思路。从自主出发解读情感、内容、语言从而掌握诗词解读的方法。 淑微认为这跟高一文本研习课课型不同。 潘啸啸也考虑到课型的问题。自主学习。 胡明远老师认为可以试一试。 |
附:教学设计
声声慢
刘荷荷上课用的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2、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声声慢》的内容和语言。
、学会意象中所包含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主要的是学习诗词时要自主。
(二)
读出诗词的情感
生解读
v
生能从中感受到词人的心境。
v
v
v
(三)读出诗词的内容
以……的……为格式,依次说出诗歌的内容。 学生讨论10分钟
v
v
v
明确意象:
淡酒 :浓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师小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何值是愁,词人满纸心酸泪。引用: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
(四)品读诗词的语言
参考示例:
例一
特点是:
v
v
v
v
v
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还有“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v
效果是:信手拈来,既自然又新鲜生动。
师:生再读词,体会语言背后的魅力。
五 体验词人的感情
板书:
二 陈颖颖教案:
声声慢
一、
1、 在诵读中感受本词的愁情,结合背景体会词中的复杂情感。
2、 通过意象的品读,词句的鉴赏深入体会愁情,感受词境。
3、 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在诵读中得到审美体验。
二、
通过意象的品读,词句的鉴赏深入体会愁情,感受词境。
三、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比较阅读法。
四、
(一) 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与凄婉。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她的名篇《声声慢》。
(二) 新课学习
1、 初读:初味词情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词,由同桌点评并找出词眼。再齐读读出愁味。在读前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
2、 研读:品味词语
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句或意象进行点评赏析。
①自由朗读,圈点勾画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或意象。
②前后桌讨论交流。
③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在赏析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
3、 听读:感受词境
在详细的鉴赏之后,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名家朗诵,边听边感受词中的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
4、 悟读:再味词情
就学生描绘的意境,单一个愁字显然不能囊括,正若李清照在词尾所叹“怎一个愁字了得”,请学生结合李清照的相关人生经历知人论世,谈谈这首词里诗人除了愁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情感,而愁又是因何而来。
李清照,早年生活安定、幸福,前期的词大多写相思之情,词风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金兵入侵后,遭遇国破、家亡、夫死,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充满了浓重的哀愁。 多为凄凉、低沉之音。
学生结合资料自由朗读全词,再次感受词人蕴藏在词作中的丰富情感。
5、 赏读:读出词韵
①比较阅读:这首词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其中有以为法国诗人就深受感动,并将之改编成另一首诗《绝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并将它同《声声慢》作比较,两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在比较中读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
②自由朗读,读出词韵。
(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读的方式感受了易安词的特色,品味了婉约词的风采,体会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位清瘦弱小却伟大的女词人。
(四) 板书设易安的词
声声慢
(五) 作业:背诵全词,并另选李清照的三首词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