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龙湾石林Ⅱ

标签:
佳能5d旅游文化历史 |
考虑我们的摄影需要,旅行社专门请了在此有十年“工龄”的著名“演员”王芳。骑在马上的她也确实特会摆pose。
一路拍、一路行,约九公里的山路。不知不觉到了饮马沟观景台娱乐区,从这儿坐缆车上到观景台,放眼远望,见到的是一个春笋的海洋,眼看着这些笋子节节拔高瞬间长成林子的壮观,直刺青天,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但由于傍晚天气不够好,太阳给厚厚的云层遮挡的严严实实,远看的黄河石林的色彩不能体现出她真正的美貌。
回程一路浏览峡谷内的美景,一面加紧赶路,途遇一蒙面女子骑高头大马,像极了走四方的游侠,赶紧留个影吧。回到到饮马沟峡谷口,从这依旧坐游船渡黄河,到对岸龙湾渡口,渡口离我们住宿的黄河楼不远,步行大概5分钟。
矗立在渡口的大石“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二天上午,我们坐电瓶车去老龙沟,这个沟不对游客开放,所以只有我们一行,同样安排了那位名模-王芳和她的马,没有了其他游客的干扰,峡谷内更原始,当然路也更难走些。
今天的天气一级棒,蓝天白云,没有了时不时进入画面的游客或驴、马车,我们一行的行摄也是觉得特别的满意。
也许是遭人为破坏的痕迹较少的缘故,感觉老龙沟不仅神和奇,而且也更峻险。危峰兀立,高耸入云。进入沟内犹如下到井中一般,时时挂心。耸立的石林如刀削斧劈一般,峰崖嶙峋与天相接,仿佛一不小心就会倒下来。奇峰绝壁,崖壑裂隙,千姿百态,神妙无穷。或亭亭玉立,婀娜秀丽;或粗犷古朴,十分壮观恢宏。
归途中,我离开大队人马,在成片苹果树、枣树下欣赏美景,即将收获的果实好看极了。
在晾晒彤红的大枣和金灿灿玉米的场院停留,闻着果香气息分享那丰收特有的气氛。
再次去了渡口,正见筏工检查羊皮筏子,给气量不足的革囊用嘴进行补气的情景。
羊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唐代以前,这种工具被称为“
”,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故改名为“浑脱”。浑做“全”解,脱即剥皮。人们最初是用单个的革囊或浑脱泅渡,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大载重量,而将若干个浑脱相拼,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皮筏”。它是黄河上游的主要运输工具。古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浊浪,过险滩的情景。如今黄河上依然漂流着这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乘筏人已不仅是贩卖瓜果蔬菜的货主,更多的是寻幽探奇的游客,到黄河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在黄河中领略大漠风情和黄河石林这粗旷壮美的西部景观。
吃完午饭到离开的时候了,回首再见地处龙湾肘部的龙湾村,河映崇山、曲流回旋、山村安卧、老屋旧椽、悠闲驴车、卖货农妇、新滩故道、浓荫铺地、绿蔽河湾、繁枣满枝、瓜果溢香、水车唱晚、浪遏皮筏,好一个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