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玉挨打看贾母的语言智慧
(2014-04-04 09:06:14)从宝玉挨打看贾母的语言智慧
宝玉挨打一节是在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曹雪芹对宝玉挨打的情节设计可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本来宝玉在怡红院与湘云、袭人在随意说着一些顽话,忽听人来传话说老爷叫宝玉,是贾雨村来贾府想会会宝玉,宝玉立时表现的很不高兴,这时湘云在一旁劝宝玉要接触一些仕宦人士,学一些所谓的“仕途经济”,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对仕途经济历来反感,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在去往贾政书房的路上,又恰遇黛玉,二人又有了一番颇费周折的心理表白(因为黛玉从不劝宝玉投机仕途经济,宝玉以此为黛玉是知己)。之后见到贾雨村时,宝玉表现的不似往日谈吐慷慨挥洒,而是有些葳葳蕤蕤,贾政就有些不高兴。从贾政处出来恰听说和自己颇有些感情纠结的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跳井死了,宝玉从王夫人那里出来真真是情绪低落,恰此时又和贾政撞了个满怀,贾政看宝玉“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把刚刚的不满又添了几分。
屋漏偏逢连阴雨。此时,又有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贾府打听琪官(唱戏的小旦)的下落,曝出宝玉与琪官互赠信物,这忠顺王府素与贾府没有来往,宝玉作出这等事来,自然使贾政在忠顺王府的来人面前颜面尽失,贾政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打宝玉正在火头上,王夫人听到宝玉挨打急匆匆过来,作为贾政正室夫人的王夫人的到来并没有让贾政的怒气消解半点,反倒板子下手更快更狠,还要找绳子把宝玉勒死。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事情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在贾母环环紧逼的厉声质问中,贾政态度发生的可以说根本性的转变,但这并没有得到贾母的谅解。
贾母更进一步,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打不打由你。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回南京可以说是贾母使出的杀手锏,话语之重是贾政难以承受的。想想自己的作为使得亲生母亲不能在家住了,要打起行李回娘家,这是做儿子的做的多大的孽。只有和丈夫吵架才有回娘家的说法,哪有母亲被儿子逼走的道理。想想,贾母的这话有多重。但至此,贾母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把话语转向王夫人,这看似劝王夫人的话,实际仍是说给贾政听的,是在进一步敲打贾政。
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不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贾母的话语句句击中贾政要害,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不仅有直来直去质问,还有旁敲侧击、迂回突破的敲打。读此节对话,不能不慨叹曹雪芹驾驭语言的艺术之妙。如果不看宝玉被打的太惨,只听着贾母的话语可谓句句精彩,句句经典。这些话贾政听了心里应与挨板子一样痛苦罢。
贾母的智慧在《红楼梦》中有多处体现,从宝玉挨打一节体会贾母的语言艺术,也可以很好的感受到贾母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