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设计

标签:
博达助教通人教版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教育 |
我用博达助教通制作的教学设计,非常方便、简单!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85ZH00SIGG.gif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
2、
3、
4、
5、
单元知识结构图:
长方体
圆
学习基础
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具体分析附后)
课时安排 |
教学目标 |
重点 |
难点 |
教学策略 |
易错提醒 |
圆柱的认识 (1课时) |
1、初步认识圆柱,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柱的特征,熟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会看圆柱的立体透视图。 3、帮助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实操能力。 |
掌握圆柱的特征。 |
1、
2、 |
调动多种感官,看、摸形成形体体验。 |
圆柱的侧面这一名词不熟悉,不善于用侧面积的叙述方法。 |
圆柱的表面积 (2课时) 新授1课时 练习1课时 |
1、
2、
3、 |
1、
2、 |
1、
2、 |
1、
2、
3、
4、 |
1、
2、 |
圆柱的体积(2课时) |
1、
2、
3、 |
1、
2、 |
1、
2、 |
1、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充分让学生说明圆柱与转化出的长方体的关系(不管怎样摆放都可以推出底面积乘以高的计算公式)。2、区别圆柱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时要借助实物和具体情境。 |
1、单位名称的正确使用。 2、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书39页第7题) 3、表面积和体积的混淆。 4、不理解“横截面”意思。 |
圆锥的认识(1课时) |
1、
2、
3、
4、 |
1、
2、 |
会测量圆锥的高。 |
|
正确地认识圆锥的高。(把圆锥的母线当成高) |
圆锥的体积(2课时)新授1课时、练习1课时 |
1、 2、 3、 |
1、
2、
3、 |
1、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转化过程。 |
1、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的圆柱和圆锥。(留下等底等高深刻的印象) 2、做实验,用有颜色的水(看起来明显突出)。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
1、忽视了等底等高。(判断题) 2、计算体积时忘记乘以1/3。 |
【课时1:圆柱的认识】
教学重点具体分析:
1、
2、
3、
4、
教学重点突出策略:
1、
2、
3、
(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有什么联系?(要证明)渗透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4、可利用装满牙签的牙签筒让同学观察说出圆柱的高,通过在透视图中画不同的线段理解圆柱的高的意义。(明确垂直,从直观到抽象)
教学难点具体表现:
难以清晰的呈现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
原因分析: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空间观念未建立(从立体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
解决策略:
1、
2、
【课时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重点具体分析:
1、
2、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完全的情况)
3、▲掌握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到这些知识的实际例子:如水池的占地面积、易拉罐、油桶、水桶、管道、
油漆桶表面积=2个底面积+侧面积
4、
5、
教学重点突出策略:
1、
2、
3、
▲(要求中下生学会把公式细化)
教学难点具体表现:
1、
▲例如:圆柱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12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列式8×12
2、
3、
▲
一、
4*3.14=12.56
12.56*10=125.6
2*2=4
12.56*2=25.12
125.6+25.12=150.72
原因分析:
1、
2、
3、
巩固圆的有关计算公式;
计算表面积时底面积乘以2用红笔写并用选择正确的列式方法来巩固;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后再列式计算。
要求写小标号、小标题。(多进行集体面改、优秀作业展览)
【课时4: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具体分析:
1、
2、
3、
4、
教学重点突出策略:
1、
2、
3、
教学难点具体表现:
1、 联想不到圆柱能转化成长方体。
2、 真正理解为什么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 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和联系。
原因分析:
1、虽然有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基础,但这种形体的转化的实际经验太少。
2、空间想象能力较弱。
解决策略:
1、
2、
【课时6:圆锥的认识】
教学重点具体分析:
1、
2、
3、
教学重点突出策略:
1、
2、
3、
【课时7: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具体分析:
1、
2、
3、
4、
教学重点突出策略:
1、
2、
4、
教学难点具体表现:
计算体积时漏乘1/3;计算体积之后二次应用时数量关系不清晰。
原因分析:
1/3未强化;平均分包含除的数量关系不清晰。
解决策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