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科室工作亮点
(2012-12-13 16:10: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计划总结 |
2012年教科室工作亮点
亮点之一:教师教育——“高、广、多、实、新”
“高”:一是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参与组织策划,亲自担任主讲,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教师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指教师获奖等级高,本年度共有350人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类竞赛作获得一、二、三等奖。三是对教师教育工作装档质量要求高,力求做到真实、整齐、丰富、规范,一目了然。四是教师学历层次高,全校137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及以上有106人,占77%,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实”:一是指“实干”,教师教育工作在学校特色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真抓实干,效果显著。二是指“实抓”。学校领导带领老师们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形势,引导老师们认清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帮助老师们确立发展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使老师们在思想上实实在在的把教师教育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和需要。学校在抓教师教育的同时,注重过程管理,做到制度先行,以制度促规范。完善常规管理,实行活动签到制,活动后的反思总结制度,一对一帮扶制度,着眼于全校教师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三是“实效”。①学校教研团队的核心价值观正在形成,结合“绿色、和谐、发展”的理念,我们借助科研的引领,依靠教研组群体的力量来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共同实现“乐观自信、与人为善、勤奋好学、勇于实践”的教研文化。②各项培训和学习已经常态化、习惯化。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逐渐显现。③教师间初步结成了“学习、研究的共同体”,梯级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四是“实在”。教师继续教育资料内容丰富充实,参加培训项目多,记录详实。在审查时,我们严格按照教育局的标准进行核实,尽量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学时核查做到不多核不漏核。
“新”:一是积极探索教师培养新思路,率先提出“梯级教师团队建设”课题,成立学校学科名师工作室、绿青椒工作坊。二是创新课程改革,以“走班制”选修课为载体,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三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绿盛学生诵国学》、《数学思维》、《盐都文化》、《实验与生活》)。四是引导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做有追求的老师。五是重视教师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本年度学校参加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科技局的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使学校的环境科技教育和师生的环境素养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亮点之二:教师“空间培训”——开设名师工作室博客、绿青椒博、建立《绿盛教研》《绿盛校园在线》网站。
为进一步加强梯级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宣传、推广,教科室在梁雪梅副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名师工作室博客、绿青椒工作坊博客建设,组建《绿盛教研》《绿盛校园在线》网站,并依托工作博客、工作网站展示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成长历程、教育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学校多角度多方位工作;同时,也让学校教师找到了交流工作、生活、思想的平台,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
亮点之三:教育宣传——工作做到一事一报,图文并茂、简讯上网
为提高教师、家长、社会对学校教研工作的知晓率,进一步推动教科室工作的有效开展,展示教师风采,教科室十分重视教研工作的宣传及宣传质量,教研工作做到一事一简讯、活动有宣传,所有宣传材料由责任教师起草、教科室审核修改、分管领导把关签发。教科室一方面依托学校网站、名师工作室博客、绿盛教研博客、绿盛校园在线等网络平台,及时刊发教研工作简讯,通报活动情况,一年来,教科室在网络平台上共刊发工作简报近100篇,既锻炼了教师通讯稿件撰写能力,又提高了教师对参与活动反思,加强了宣传力度。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理解学校工作、支持学校工作,促进家校联系。
亮点之四:规划领航——名师工作室成员、绿青椒工作坊成员拟定个人职业成长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教师成长目标,教科室大力开展教师职业规划教育,专门聘请专家到校开展《教师职业规划领航》专题讲座,选派教师参加省级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名师工作室成员、绿青椒工作坊成员精心进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职业规划中,教师通过自我解读反思,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规划自己的人生愿景,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及达成目标所需的外因帮助。规划领航为教师全面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教师发展提供了高效的动力。
亮点之五:课题网络-教育科研级别高、内容广、成效大
截止本学期末,我校已有市区级立项课题7个,分别是:国家级子课题《学校社团传承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学校活动安全教育及问题应对策略研究》、市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通过感恩教育塑造未成年人优秀品德策略研究》、《实验教学器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梯级团队建设策略研究》,区级课题《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其中市、区5个课题已顺利开题。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涉计学校各教研组,各学科,所有教师分别参与到了上述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做到了教师人人有课题。一学期来,已开题课题分别按计划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即将进行阶段小结。参加了成都石室教育集团教育科研联盟成立大会暨科研课题开题论证会、参加了四川省首届优秀初中共同研讨会,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科研水平。
2.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教案竞赛活动。
组织国培教师参加国家远程培训经验论文竞赛,共收到作品8篇、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互联网搜索教案”评比,收到作品112篇、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实验教学论文竞赛”,共收到作品15篇、组织教师参加“自贡市小学语文三优论文竞赛”,共收到作品15篇、组织教师参加“高新区中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论文竞赛”,共收到作品8篇、组织教师参加了科技创新作品大赛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四个一”竞赛活动,共收到作品67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论文大赛共收集作品39件、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教师教育学会论文、教案、课件竞赛收到作品31件,组织教师参加省电教馆课件比赛,收到作品28件,组织一节课外科普阅读指导录像课参加省级竞赛,所有参赛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等级奖,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
亮点之六: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
1.继续实施“走班制”活动课,小学1-6年级、初中7-8年学生周二、五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程达26门,教学班级58个。学生通过走班制活动课,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个性,促进自身差异化发展。
2.启动了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小学语文、数学、初中物理、语文等学科完成了国学、数学思维、物理实验操作、盐都文化校本教材的编辑,形成了初步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提高了教师教材编写能力,能较好地指导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亮点之七:学生科技活动——科技创新,重在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此,学校专门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指导科技创新工作,教科室组织科技创新培训和实践活动。一年来,先后组织10次科技创新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了“全国青少年儿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环保艺术大赛”、“自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27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环境小记者项目2012年新闻作品大赛”、“2012年生态学校汇丰气候变化主题海报大赛”、“2012年第十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暨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地区选拔赛”、四川省科协组织的2012“争当小实验家”、四川省“环保美景行动”交流研讨等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级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10次,省级奖38人次,市级奖13人次,教师获得国家级奖19人次,省级奖10人次,市级奖5人次,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显著。
亮点之八:师生成长——辛勤耕耘,效果显著,师生教育出成效
本学年,学校以教育局开展“三万工程”、“131”工程、“聚集课堂,有效教学”、“师德教育”等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变”,让教师体验到成功。本年度,陈燕老师获得国家级创新实验二等奖,陈婷老师获得全国信息技术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陈燕老师获得省级说课一等奖,郭慧、钱国翠、缪国梅、胡远丽、沈鹏程、舒凯、张玥、曾利川等25人获得市级优质课、说课一等奖,2人获得市二等奖;两名教师参加区级优质课、说课竞赛获二等奖。287篇教案、论文、课件分获国家、省、市、区奖励;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级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10次,省级奖38人次,市级奖13人次,教师获得国家级奖19人次,省级奖10人次,市级奖5人次,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显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