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生活化 生活诗意化
张一杰
我是个语文老师,我是在跟学生一块鉴赏古典诗歌的时候蹦出这个“诗歌生活化”的想法的。它的意思是要让古典诗歌中的美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解背诵鉴赏答题的层面。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诗歌中的美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呢?这里说的绝不是指让诗歌的形式进入,就是人们都七字八句一首地说开话了,且不说难度如何,怕是那说话的听话的都要疯了,古人也不这样啊。时代发展到今天,即便还有不少人很爱并且创作着古典样式的诗词,但也基本上停留在纸面上,偶或三人相聚五人网和地互秀几首,那也只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根本不能对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我这里所说的让诗歌中的美进入生活,实际上是指让诗歌中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怀进入到生活里!难道古典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怀还有不美的吗?我这里除了想起薛蟠的“绣房蹿出个大马猴”那几句之外,就再也想不起别的情怀不美的诗歌了,再说了,薛蟠那几句也算不上古典诗歌吧,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很浑的打油!既如此,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地回味一下古典诗歌中各种各样的情怀美吧。
从牙牙学语时的“窗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花季雨季的“大漠沙如雪”“生当做人杰”,从童音袅袅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草色遥看近却无”到风华正茂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万紫千红总是春”,从《诗经》《离骚》到《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从初唐四杰李白杜甫到居易长卿商隐杜牧,从柳永东坡欧阳修范仲淹到清照弃疾贺梅子陆放翁,不论是惜春而美人迟暮还是悲秋而壮志未酬,不论是浪漫现实还是豪放婉约……等等等等林林总总这些百家的争鸣百花的齐放,都向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展示了一季又一季无与伦比的意境情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谁不是朗诵着诗歌而开始自己的启蒙而渐渐成长的,李白是,苏轼是,我们也是!这么说诗歌其实早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且是以一种高频跟踪的方式!说到这里,我们似乎该有“齐国其庶几乎”的情绪了吧?呵呵,如果把前辈们的诗歌制成彩带,那它一定能飘满祖国的天空;如果把前辈们的诗歌制成路标,那它一定能插满神州的山河!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山河该是多么地壮丽;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情怀该是多么地优美!然而,“齐国其庶几乎?”
“红”辣椒,“绿”馒头,“黑”奶粉,恶性牟利几乎无孔不入;卖官卖春,卖药偷人,坑蒙拐骗屡屡禁而不止见怪不怪。诸如此类直让人扪心而问怎么灿若星河的经典文化似乎一点都不曾熏陶过我们的心灵,难道它们真的已经沦落为我们高考的一个工具?
可是又怎么会呢?我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起诗歌,觉得它们还是那么经典那么优美,孩子们也经常进入情境而如痴如迷!可是这如痴如迷的情境常常与可怕又可恶的现实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于是我想呐喊了,可是生性懦弱的我就是喊不出来,于是我就跑到旷野里,学着喊“卖大米”,学着学着我终于在偏僻的地方打开了自家的小窗,今天我就试着对着窗外满地的落叶自言自语:让那些优美的诗歌重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吧,就象让这些梧桐的叶子脉脉含情地飘向土地,即便沾满了泥水,它依然情韵无限,君不见刚刚袅袅飘过的油纸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那么又怎么让古典的情怀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呢?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年少的时候,读书至此,那颗心就被紧紧揪住,这不正是我向往的生活么?还是懵懂顽童的时候,就常常和伙伴们放牛在辽阔的渭河平原上,牛儿在草滩上吃草奔跑,我们则在高高长长的堤坝上尽情地撒野玩笑,那一个猛子一个猛子地扎向清清渭河的情景又怎么能忘怀呢!所以后来读书至“浴乎沂”处,就情不自禁哑然失笑了,虽说赶不上曾皙他们那么文气,但开心的样子却是谁都不输的啊!及至后来,我离家读书,伙伴们东奔西忙,而每逢假日,我总是要去渭河边上尽情地转上一转。有一年的暑假,我就带了本书坐在了渭河的坝子上,读着读着就入迷到听不见母亲的呼唤,而当我抬起头来,温柔的斜阳正铺满了温柔的河面,我情不自禁拎书而立,面对斜阳望向长河的尽头,我觉得我这才真正体会到少年时就背过的“长河落日圆”的悠美,而且也在心里埋下了一定要去一趟大漠的种子。也正是这一次,曾几经泛滥到让我们村庄落荒而逃的渭河终于流进了我的心里,渭河从此就留在了我的生命里。如果说当初拿本书坐在渭河岸边的朗读还带着点年青人的矫情,那么之后所发现的长河落日的故园风光便成了我生命中永远的记忆,那么之后所回忆的故园长河落日的情景就一再地引动着我对故乡深情的眷念。后来我就更是觉得我的渭河就是李白王勃王之涣笔下的长江黄河,就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心中的戈壁大漠!后来虽然也常遇挫折遍历坎坷,但只要回到故乡回到母亲身边,去到长河之岸,无论是萧萧的暮秋还是寂寂的冬晨,心头的阴云就都烟消云散,即便顺风顺水的时候,这故乡的长河啊,它也能让我的心空更加地气清天蓝!
亲爱的朋友们,我就是这样从懵然无知的诵读进入到清醒的欣赏之境,而当我在眼前的实景里下意识地想起那些古典诗歌的时候,我也就觉得是这些优美的诗歌帮助我认识了眼前实景的种种之美,当这二者相遇相溶,我的心里就盛装了那长河和远空,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它们共飞在山河之间,它们共飞在有着瘦瘦背影的我的心间,这怎么能不美呢?又怎么能不爱呢?因爱了这山川,也就爱了这世间!心中装了这么多的爱,好像已没有空间来盛放其它的东西;也因为大爱盛满心间,山川也就披满了温暖的眼神啊!所以说,当古典的诗韵追随了现实的步履,或者说现实的步履踏上了古典的诗韵,我们或许会温暖而热情地注目我们的人类!
哦,我忘了一个细节,就是当我站在渭河堤坝上注目夕阳的时候,我一回头就看见了我的母亲,灰色的衣襟在晚风里象她灰白的头发一样轻柔地飘飞,那时我觉得母亲的目光就象那时的晚霞那时的河流,事实上这种目光一直注目着我瘦瘦的背影,直到今天直到永远……
呵呵,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该结束了,可不是么,连我自己也觉得要结束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我刚刚去了趟卧室,给我熟睡中的妻捏了捏被角,又去看了一下我那宝贝女儿,轻轻地亲亲她的鬓角,她们娘俩甜甜地睡着,呼吸声轻重分明此伏彼起,本已有些倦意的我却又想起了好多跟妻女一起经历的生活往事。
阳春三月,鹅柳扶风。城东新区那一条小路的两旁,那年轻的杨柳随着东风随着暖阳,在还几近灰色的背景上悠然地荡漾着一树树鲜亮的鹅黄,远看就如梦似幻,而当你轻轻地漫步其间,乍又好像迈上了一条通向花季少年的长廊!这时候最得意的莫过于我的女儿,活蹦乱跳地总是伸出小手去够那长长的柳条,全然不理会我即景高声朗诵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而妻呢,刚才还前后左右地给女儿照相,这会儿却悠悠荡荡在我们的前方,那披满双肩的乌发也象鹅柳一样随风飘扬,那脚步,轻得象是在回忆她少女时代的美好时光!而我这时也就情不自禁点上一支,轻轻一吹,缕缕蓝色的烟雾袅袅飞升,首首绿色的诗词纷至沓来:“不同天苑景,先得日春。”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风慢日迟迟,拖烟扶水时。”“数树新开翠影齐,依风情态被春迷。”又看到小女牵儿拽着一根柳条儿扯来扯去,于是信口改了韩偓的《柳》诗:“两排金线拂行道,几被牵儿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明春依旧袅袅飘。”而我难以忘怀的还有《红楼梦》里黛玉的咏柳诗“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尽管我并没有随着诗句里的情怀而喜怒哀乐,但我依然觉得自己是这些诗人们隔代的知音!呵呵,得意吧,又怎么能不得意呢,是我带妻女找到这么美的杨柳小路的,而我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想必是我心中早已盛装了那良辰美景的意境吧!
还有呢,钟楼西边那两排粗壮的老柳,也总在阳春三月意气风发,那似乎从天而降的风帘翠幕映衬得本来就因春天而意气风发的人们更是有了古城皇都的气象!还有那涝河东岸,垂拂护堤的千丝万缕,总让人想起徐志摩那河畔金柳如新娘的心头荡漾!而我呢,虽也曾有“拨开丝丝柳,难见君春秋”的黯然神伤,但我毕竟牵了妻和女儿的手,一年又一年地拨开这丝丝柳,一年又一年鸟语花香地游!
春日鹅柳朦胧桃花人面相映红,夏日清波浅浅风光不与四时同,秋来层林尽染霜叶情比牡丹重,冬来回风舞雪已是悬崖百丈冰!
我的心里啊有千首万首的诗歌,我的眼里啊有风情万种的美景,我的生活呢,虽说坎坷重重,却也常常发生浪漫的旅行。所以有一回,在一片野外的桃花园里,妻一边给我照相一边笑着说我就是个寻花问柳的人,我说有我这样的男人么,每一次寻花问柳总带着娇妻爱女,说完我大笑妻也含羞带笑如花桃,看见女儿怔怔地不明就里,我又忍不住仰天大笑,桃花在阳光灿烂的笑声里群英乱飞!
那一天,千里莺啼绿映红;
那一天,人面桃花笑春风。
那一天,绿杨阴里白沙堤;
那一天,碧荷十里弄新晴。
那一天,三秋桂子飘丹香;
那一天,万里长空万里鹰。
那一天,回风舞雪人归夜;
那一天,草原骏马听心声。
那一天,诗歌象春雨一样滋润心田;
那一天,春雨象诗歌一样沁人心脾。
那一天,诗歌象冷饮一样酷热难离;
那一天,冷饮象诗歌一样直抒胸臆。
那一天,诗歌象夹衣一样秋寒必备;
那一天,夹衣象诗歌一样暖人心扉。
那一天,诗歌象火炉一样映红茅屋;
那一天,火炉象诗歌一样蜡炬成灰。
当诗歌以这种无所不在的方式进入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里应该充满了诗意吧!其实,生活的诗意化,并非是一个多么浪漫高雅的行为,它只是一种回归,一种远离之后的回归,回归人类的童心,回归到一种质朴纯真的天性。
这算是一次深情的呼唤吧,如果你是一座沉默许久的大山,那就不妨做出一种简单而理性的回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