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鸡兔同笼》一课的学习体会

(2014-08-15 13:19:38)
标签:

教育

鸡兔同笼

学生

学习体会

老师

分类: n南八家q泉巨永

观《鸡兔同笼》一课的学习体会

南八家子乡中心小学     孙晓琳

今天我观看了张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的视频录像,心情和在现场聆听一样,心潮澎湃,为张老师有如此精湛的教学设计所折服。

张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他的课有一种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华丽复杂的课件,没有复杂的教具学具的辅助,只有老师一颗诚挚、关爱学生的心和结构缜密的教学设计,老师用那睿智、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聆听老师的教诲,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一种谁不出的佩服和感触。

下面就我学习的体会表述如下:

听张老师的这节课整体感觉像是在听一场优美的交响乐,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浮想联翩。让人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一、开篇前奏

课前交流张老师先让学生猜测他的姓名,然后问学生有许多钥匙,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怎样才能找到开这扇的那一把呢?学生说可以一个一个的试,当学生猜测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后再猜,当学生验证时,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并随机板书猜测与尝试。同时告诉学生,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恰恰是上课伊始使用的方法。看似无意,却是有心的课前交流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有一种“人未到,车先行”的感觉。

二、直接点明课题

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先从字面上感知课题的含义,再出示1500年前的古代趣题;先把古题翻译成现代文,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题中所含的信息有哪些,学生的回答使题中的信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老师的这种设计使学生理解题意的同时,也了解题目的渊源,从而增强了解决此题的积极性。

三、进入跌宕起伏的中心环节

新知的探究过程,张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利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讲解每种方法之前,总是将质疑与导思的恰当融合,通过追问的方式,步步推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而最终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这些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思维得到积极运转,在思考中、交流中感悟到“要有根据的猜,猜测后要进行验证,如果不对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明确了目标和指明了方向。

解决完鸡兔同笼的问题后老师话锋一转,说鸡兔同笼问题非常吸引人,不光中国古代人在研究,外国人也在研究,现代人更在研究,还演变 成日本的“龟鹤问题”,都与之有着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们研究鸡兔同笼问题只是把它看成一种模型,学习它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进而服务于生活。一直到今天还成为了奥数题。还演变成没有鸡,没有兔的问题,像“储蓄罐中的钱币问题”,解决时就是想把谁当成“鸡”,把谁当成“兔”。老师这一段话,把学生心中的疑问与这节课的本质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对比条件,提炼了方法,为学生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学之美。

一堂完美的课就这样落幕了,他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方法,这就验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