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家店学校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记录
标签:
校本教研记录 |
分类: l娄家店l龙潭l凉水河 |
校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
娄家店中心校
|
学 |
扎兰营小学 |
时 |
2012年10月11日 |
|
地 |
办公室 |
主持人 |
谢学东 |
|
参加人员 |
由甲坤 白静 杨振芳 于化虎 徐建雷 |
||
|
题 |
数学课改课评比 |
||
|
主要内容 听完于化虎、杨振芳两位老师的数学课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7以内的加减法》后,大家参照课标精神评课。 集体意见:于老师的课,学生板演机会多,课堂气氛较好,教师纠正错误及时,训练扎实。存在问题有,导入时间较长,爱重复学生的问题,讲话不够精炼,没有照顾到全体,板书没有代表性。 杨老师的课,亮点较多,个人素质较好,对于刚上岗教师,对课标精神的把握较准。存在问题,板书设计不规范,中途擦板书,没有留给学生练习时间,有些问题不明,课中缺少律动,知识延伸不到位。 |
|||
|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评课对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并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有颇多实际收获的有效互评与自评活动。 |
|||
校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
娄家店中心校
|
学 |
扎兰营小学 |
时 |
2012年12月14日 |
|
地 |
办公室 |
主持人 |
谢学东 |
|
参加人员 |
陶玉静 白静 杨振芳 于化虎 徐建雷 |
||
|
题 |
集体备课《年、月、日》 |
||
|
主要内容 于化虎老师首先拿出三年级上学年数学课《年、月、日》一节课教案,阐述设计理念,上课流程。 接下来,大家自由发表对教案的看法,指出不足之处,归纳以下建议: |
|||
|
活动总结 |
|||
校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
娄家店中心校
|
学 |
南四家 |
时 |
2012.12.17 |
|
地 |
校长室 |
主持人 |
罗士惠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教师 |
||
|
题 |
《周长》 |
||
|
主要内容: 1 罗士惠:优点(1)授课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具有针对性。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由感性导理性认识。(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能力发展。分为幽默 诙谐。缺点:板书欠缺。 2 崔秀云:优点:体现新课标理念,学生无拘无束,学到知识。缺点:应找不同形状的树叶,尽量不用同一形状的树叶。让学生自己想用什么来量树叶一周的长度。 3 刘欣欣:优点:导入新颖,从不同的点描周长。整节课氛围轻松。缺点:摸桌子时,讲清具体要求。 4 宗宇:优点:教师基本功扎实,一题多解更适应于学生。缺点:时间分配不合理。 |
|||
|
活动总结: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操作性强,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
|||
校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
娄家店中心校
|
学 |
七家子小学 |
时 |
2012、12、11 |
|
地 |
校长室 |
主持人 |
郭忠华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教师 |
||
|
题 |
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如何培养数感 |
||
|
主要内容: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1认识数感的价值 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必须发展数感’以便对数字更加熟练,如果学生理解数感和心算的关系,他们就能发展在内心解决问题和估算各种问题的有效策略。 2在教学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1) 建立数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抽象的数字具体化,也就是利用具体事物和自己的经历赋予数字以具体的含义,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和表征数。
(2)
(3)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理解数感 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但是不同学科之间如何联系,数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其整合作用。 |
|||
|
活动总结: 通过学习研讨活动,使全体教师对“数感”这个概念有了比较明确、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数感”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
校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
娄家店中心校
|
学 |
娄家店中心小学 |
时 |
2012.12.4 |
|
地 |
多媒体电教室 |
主持人 |
管亚男 吕敏 |
|
参加人员 |
教研组全体教师 |
||
|
题 |
新课标学习 |
||
|
主要内容 一、 1、解读学校新课标新教材校本科研工作。 2、传达市教研工作安排。 3、布置本学期教研组工作有关安排和要求。 二、新课标学习会 1、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2、“设计思路”的修改 3、“课程目标”的修改 4、“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 5、四个领域中一些具体的内容的变化:一是删除了一些条目,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 |
|||
|
活动总结 教师参与度大,每位老师积极学习,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颇有收获。 |
|||
校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
娄家店中心校
|
学 |
生金皋小学 |
时 |
2012年12月 |
|
地 |
办公室 |
主持人 |
衣国杰 |
|
参加人员 |
衣国杰 |
||
|
题 |
《0的认识》 |
||
|
主要内容
1、李岩老师说课:目标?重难点?通过什么教学环节实施目标? 2、各成员质疑: (1)刘焕莲:数的含义有什么?如何让评价语更自然更紧凑?为什么教“起
(2)王守叶:跳远时表示起点的典型例子,但与二年级测量冲突,怎么办?
3、主评(衣国杰):强化上课口令;怎么理解“从2~0”、“从5~0”易形成
|
|||
|
活动总结 改动后的课,重难点明显了,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老师思路清晰,学生更容易明白。 |
|||
校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
娄家店中心校
|
学 |
来其营小学 |
时 |
12月12日 |
|
地 |
办公室 |
主持人 |
刘义生 |
|
参加人员 |
陈绍辉、王广友、李玉有、安文贺 |
||
|
题 |
|
||
|
主要内容: 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线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前行,同时也面临众多问题的困惑。我们曾一度无所适从,曾一度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迷茫。此时像一场及时雨,省专家的讲座与点拨,又使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似乎又到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的境地。 现在我与大家谈一谈合作学习,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小组内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突出特点是:互助性和交往性。 我们之所以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其意义何在? 1、合作学习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数学不能只停留于教师教具的演示,更应该让每名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利用教具亲身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学生经历推导的过程,对公式理解才会深刻,记忆牢固。一位学者说过:“听过的或许会忘记;看过的也许会记住;经历过的一定会掌握。” 2、合作学习改善传统的单向交流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多向互动交流,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了解他人想法的机会。传统的教学只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交流,学生只能获得来自教师的信息。合作学习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不但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想法,这些声音和想法之间又在互相碰撞,互相启发,彼此升华,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3、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同组内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更有助于不同组别之间展开竞争,互相比拼,共同进步。而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又是当今时代要求每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时代精神和品格。 4、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审美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表述,懂得倾听,还要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同时交往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过程,也使学生分清是非、分清善恶、分清美丑,所以这一过程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断提高。 其实,自2002年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多年来,我们的合作学习一直在摸索中开展。毋庸讳言,我们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听了李晓梅主任讲座之后,作为一线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者,我的这种感受分外强烈。 1、合作学习有形式没内容,有活动没结果。
2、合作学习的问题选择不当。 教师作为课堂的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清楚,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问题不应该用。对于合作学习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预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提出,展开合作。我们在选择“合作学习”问题时,容易出现“小题大做”现象,一道计算题也要合作半节课,未免是一种浪费。 3、合作时机不佳。 合作学习时机不佳通常表现为学生独立思考的实践不够,一节课中合作的次数过多等。开展合作学习,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在对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才会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此时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一次骨干教师培训会中国家特级教师凌洋老师为我们作了一节《扇形统计图》的观摩课。在本节课中有两题合作学习,第一题合作学习出示了“五大洲参展国数量扇形统计图 :
同时出示了以下三个问题:
1.
2.
3. 提出问题后,凌洋老师立刻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殊不知,北票三小的学生对此处内容早已掌握,以上三个问题根本没有合作的必要,因此本次合作自然流于形式,没有效果。 第二个合作学习,凌洋老师共出示了两幅统计图。如下:
中国馆首日接待中外游客统计图
然后她问:“对以上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结论?” 一生说:“主题馆每日接外国游客比中国馆少。” 师问:“同意吗?” 全体学生回答:“同意。” 师接着问:“都同意吗?” 大部分学生回答:“同意。” 师再问:“真的都同意吗?” 一部分学生沉默不语,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同意。” 师再问:“为什么不同意?分组讨论。” 此时展开合作学习水到渠成,古人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该就是此时。此外,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过多,难免流于形式。 以上我们讨论了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少走弯路,面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应采取哪些策略呢?
1. 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成员间应具互补性,每个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成员应相对稳定,具有明确分工,设有中心发言人、记录员、监督员等,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上角色定期轮换。
2.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和学生实际的研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把握时机适时抛出问题,诱发思维的碰撞,激发合作的愿望。当然合作学习也不完全是预设的。例如:当课堂中出现多数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的问题,学生的看法或者做法较多,且差异较大的问题等都可以随时展开合作学习。
3.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对促进合作学习收到理想的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2)
(3)
(4)
(5) |
|||
|
活动总结:在学习中,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之后写学习体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