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国学校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记录

(2013-01-28 11:11:12)
标签:

校本教研

记录

分类: b宝国老b保铁

保国学校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活动主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持人

孙晓辉

活动时间

2012127

活动地点

电教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主讲:孙晓辉

教研主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能做到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一、   学习教材特点,增加实验意识。

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集体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纵观全书,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   重视课堂教学,活跃研究气氛。

课堂内外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创设多种语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能落实实验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新理念,高年级落实“多阅读,多练笔”的理念,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每学期写教学心得一篇;每课都要有反思,认真总结成功,查找不足;至少做好一个个案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探讨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发言有序响亮、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保国学校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教研活动纪实

1212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低年级语、数研讨课活动。

本次研讨课由二年级教师刘玉环主讲《瀑布》,一年级教师杨芳主讲《认识图形》。杨芳老师通过本堂课向我们诠释了新理念与新教材的有机结合,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搭建了平台。本堂课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教学思路清晰,设计巧妙、过渡自然,教态自然、大方,非常具有亲和力,整堂课教师始终在引导、在点拨。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设置了大量的实践和活动的空间。3.教师利用教材,针对本学校、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刘玉环老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突出“读”的训练和能力培养,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放在应有的位置。刘老师善于以生为本,以问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词句的形象,体味词语的情韵,扣住重点词语,整节课笑声与思维碰撞并存,掌声与教育智慧共舞。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教师不

仅是美的享受更多的则是引起我们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思!

两位老师上课结束后,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展开了评课活动。会议首先由两位老师分别讲了各自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参会者每人都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孙主任首先发了言。她肯定了这两节课的优点,认为两位老师都能充分理解课改理念,课改意识强,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好。如:杨芳老师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感受学法的多样化,在参与中轻松的掌握了图形的认识方法。刘玉环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大家身临其境融入到角色中,感受瀑布的美。任校长同时也指出一些课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上课的激情还不够,关注学生的程度还不够,可适当降低教学、练习难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突出练习的实效性;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还应注意方法的指导。最后大家主要针对这两节课存在的不足,谈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研讨更好的教学方法。

本次教研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完成。通过活动培养和锻炼了教师,也让老师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评课记录

赵晓华:

  听完杨老师的课,感觉作为一名低年级老师真不容易,很辛苦。杨老师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引导学生,循循善诱。教学环节设计新颖,趣味性强,寓教于乐,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李昱:

  数学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的意识。授课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还需加强,学生在竖式计算时出现了问题,此时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不要直接告诉学生。

  语文课,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引导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悟课文内容,带动课程的进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始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建议老师今后多鼓励学生,无论孩子们回答的如何都应给予适当地鼓励,这样才能鼓舞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勇气。

董红英:

二位老师引入新课自然,教态可亲,吐字清楚,课堂语言生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我品尝到了学校教改的新气息。

潘华:

数学课,气氛活跃,条理清楚,引导学生,循循善诱,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很好地互动。杨老师讲课嗓音洪亮,吐字清晰,我们听起来心里很舒畅。刘老师语文课讲得很生动,教态自然,对学生有极大的亲和力。只是觉得讲课节奏有点慢,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建议今后教学环节设计上再紧凑些更好。

    总之,这次活动,给教师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 在整个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他们密切合作,互帮互学,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但从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离学校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1、个别教师由于教材吃不透,重难点把握不准,以至出现知识性错误,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高耗低效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2、虽然注重了以人为本,注意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还不够,老师的讲解过多,语文课舍不得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感悟去积累,数学课舍不得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探究、质疑、操作等。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3、怕学生出问题。不能抓住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去很好的生成,教学机智还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校确定出了今后校本教研的重点要放在“三点一线”的把握和处理上。三点是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处理好教材,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回归重点的基础上,做好拓展延伸,解决好“落脚点”,“一线”是理顺、安排好教学环节设计的流程线,力求将每个环节设计得紧凑、科学、合理、顺畅。

  以上这些仅是撷取了我校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活动的一朵小浪花,希望教研室的领导同志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予以指导和批评。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这些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会乘着教学改革的东风,更加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健康发展,学生成材”的奋斗目标。

 保国学校教研活动记录表

活动主题

新课标新教材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主持人

孙晓辉

活动时间

20121218

活动地点

电教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全体教师讨论:

一、对新课标新教材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杨芳老师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

1、教师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除了口头评价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性的手段评价学生,如糖果、饼干等等。

2、学生自评、互评。调动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的好习惯。

3、邀请小朋友做老师定期批阅作业,进一步养成良好做作业的好习惯。

李昱老师

我实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差异的不同需求。评价时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再如单元测验后的评价,根据卷面的难易程度推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准确找出自己的能力坐标。

刘玉环老师

低年级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上课认真了奖励一颗五角星,回答得好奖励一朵小红花。但也发现不少孩子已经对类似方法不大感兴趣,即使加大剂量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

 

 

1、学生长时间沉浸在被表扬的喜悦中,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

2、对于答题错误的学生关注不多,其积极性和兴趣受到了抑制,学习效果不好,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所以,课堂教学中评价不能过多,不能太廉价

 

 

保国学校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20121224

电教室

参加人员

所有教师

主要

内容

校本教研的研讨——如何掌握小组交流的契机

孙晓辉: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常常看到小组交流居于形式,课堂热闹了,但没有它的实效性,为此我们把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作为我们的校本教研主题。下面就请讲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课堂围绕主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反思。

夏广慧:

小组学习已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两个小组学习的机会,一是在当学生争论谁是三分球的投求高手时,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时调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我感觉这个合作的时机把握不错。另一个合作则是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合作,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感觉效果不太理想。

杨芳:

我非常同意夏老师的观点,当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设立小组合作非常有必要。夏老师第一次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比较好,能在交流中解决同学之间的分歧,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我教学的这节课中,预设第一个环节时我

 

 

 

并没有设计小组合作,但教学中看到学生自己总结方程的意义时有一定的困难,随即设计了小组合作,效果不错。这说明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但我有一个疑问,在我这堂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各自看书中的检验方程的方法后再让学生交流还有没有必要?

赵晓华:

检验方程的方法并不是很难理解,学生已看了基本上明确了,我认为再交流的必要性不是太大。

郭晓红:

在我这节课中没有设立小组合作,教师牵的太多,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担当我教学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点时,学生不能理解了,我应把握时机设立小组合作。

潘华:

我这节课中没有设立小组合作,是因为在六年一班试讲时,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好,所以在我们班我就没采用。我有时对小组合作时机的把握有些疑惑,但通过研讨也明白了如何把握交流的时机了。

任校长:

老师们刚才结合自己的课堂谈了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交流,我认为谈得很好,确实在当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时;当学生用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设立合作很有必要。

孙主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的难易程度和探究问题的有效性来把握。但刚才有的教师说预设时没有设计小组合作,我不同意这种做法,因为

 

 

小组合作是学生探究问题的重要的方式,备课时应该预设,课堂中可根据生成随机把握,如果预设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的解决了就没必要小组交流了,如果课堂中生成了学生不易独立解决或是答案多种时可随机设了小组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