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复图像更美观》教学设计

(2012-10-22 10:26:03)
标签:

教育

自强不息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构思

修复图像更美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陕西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图像的加工与表达”中4节内容,是一节承上启下的。本章共6节内容基本按照制作一份完整的图像作品编写,前3节从整体上对图像进行对比度、亮度等的调节,虚化背景突出主体以及利用滤镜制造风雪效果,都是对图像进行大刀阔斧的加工,而本节课是本章中唯一的一节对图像的“精修”内容,在图像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设计课时为40分钟。

二、学生分析

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扎实的电脑操作技术,对于图像处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因此本章内容很具有实践操作性,学生比较感兴趣。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有些学生对于PS的复杂操作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有部分学生好高骛远,总想制作出网络上的高超的PS特效作品而自己又眼高手低,因此本章的学习一定要求基础、求扎实,多给学生丰富的素材和上机操作机会,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创新意识,用心制作出自己别具特色的原创PS作品。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以讲授法、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和引导,控制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上机练习,结合“任务”进行学习和交流。

本节课大胆创新,改革了以往的练习形式,学生作业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PS软件的“工具性”,即演示文稿中需要的图片可以利用PS软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巩固加深了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像并进行调整、复制、粘贴等一系列操作;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后都能看到自己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四、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修复画笔”的基础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体会“修复画笔”和“仿制图章”工具的特点并学会灵活运用,大胆创新体验“修复画笔”的另类应用。

2、任务明确,素材丰富,尊重学生的主观性,练习内容选择余地大;采用“星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得分欲望,提高练习效率。

3、注意课堂生成问题的反馈和处理,尽量引导学生互相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丰富的练习资料,为保证课堂学生练习的准确性,老师都将每个任务亲手制作一遍,以便能更多预见到课堂生成问题的状况。

  2、制作教学课件和学生练习课件,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使用“修复画笔工具”和“仿制图章工具”修复图像瑕疵的操作方法;

2)探索并尝试使用“修复画笔工具”对多张图像进行艺术拼接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层次练习,逐步掌握“修复画笔”和“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通过上机操作,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规律的能力;

3)通过作品欣赏交流,掌握表达个人观点以及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修复图像让图像达到各美观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

2)通过主题创作,及时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等情怀。

3)通过评价和欣赏学生作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图像的PS技术,禁止图像的恶搞。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使用“修复画笔”和“仿制图章”工具修复图像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的特点,恰当选择修复工具;操作时学会设置合适的“画笔直径”以及通过多次取样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学 生 活 动

老师辅助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妈妈的烦恼

教学

环节

观看PPT,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调动情绪,激发浓厚兴趣。

 

 

学 生 活 动

描述实例,创设情境,引出PS的“修复画笔工具”。同时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P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辅助活动

创设情境,从最简单的祛痘操作开始体验修复画笔工具的效果。

设计意图

 

小试牛刀:

工具初体验

听取老师介绍“修复画笔工具”,自学教材P18-19内容,学习“修复画笔工具”的操作方法。

完成“任务一”:任意选择一张需要“美容”的图片,使用“修复画笔工具”进行修复,并将修复完成的图片插入到“学习计划”的相应幻灯片中。

简单介绍“修复画笔”,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任务一”。巡视观察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并加以总结。

“美容”任务即操作简单又能充分体现出“修复画笔”的特点(将瑕疵不留痕迹地融入图像的其余部分。)

 

各有千秋:“画笔”PK“图章”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仿制图章”工具,并根据老师提示掌握其使用方法。

完成“任务二”:任意选择一张图片,修复那些不完美或要求去掉的部分,并将修复完成的图片插入到“学习计划”的相应幻灯片中。

在操作中体会“修复画笔”和“仿制图章”工具的各自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工具进行图像修复。

彼此探讨,展示交流作品。

继续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出“仿制图章”工具,并提醒学生其操作方法同“修复画笔”工具。

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任务二”。巡视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及时提醒和引导学生使用恰当工具。

总结归纳“画笔”和“图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体现过程方法目标。

练习素材尽量贴近实际生活,给学生暗示PS工具的实用性。

 

另辟蹊径:图片的艺术拼接

听取老师对于“修复画笔工具”另一种使用方法——艺术拼接图片的提示,从中受到启发并大胆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

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演示文稿:按要求插入修复或创作的图像并认真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提交作业。

互相展示作品并交流本节课收获。

 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开发出修复画笔工具的另一种用法。

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计划”并做好自我评价。

从提交的作业中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

 创造性的使用工具,可以给学生以启发,任何软件都是要靠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发挥其功能。

课堂小结

听取老师对本节重点、难点的总结

展示自己的“学习计划”演示文稿,交流收获。

总结本节重点、难点,对比“画笔”和“图章”工具的适用范围,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无论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是否执行“高效课堂”模式,老师在备课时都必须考虑“学生是第一位的”。我们从课堂导入——环节设置——评价策略等方面设计一节课都是要考虑学生能否感兴趣,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否能对全体学生进行公平、有价值的评价。

2、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一节学生和老师都满意的课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可以说搜集整理素材占据了备课工作量的80%,而在备课过程中的收获往往又不仅仅局限在这一节课。例如在制作本次课件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了PPT模板的妙用,这引发了我以后要深入研究幻灯片模板的兴趣。

3、使用演示文稿作为课堂练习作业,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也是我的一次创新。学生作业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PS软件的“工具性”,即演示文稿中需要的图片可以利用PS软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巩固加深了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像并进行调整、复制、粘贴等一系列操作;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后都能看到自己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4、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设计这节课时,要将简单的教学内容“复杂化”,充分考虑学情,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设计课堂环节、练习形式,思考情境创设、语言组织,搜集整理素材,精心制作课件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后,进行教学时,有要尽量将过程“简单化”,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一清二楚,对学习效果一目了然,在上机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明确知道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可以说备课是一个“痛苦的煎熬”过程,上课时一个“幸福的享受”过程,上好一节课真是“痛并快乐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