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案例分析

(2013-05-18 17:22:50)
标签:

案例研究

分类: 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案例分析

              养成整理自己作业中的常见错例的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我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我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听过我的常态课的同事们也经常赞许我的数学课教得很扎实,但是仍然会有学生在课堂练习或做作业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种现象一直是我的教学工作中的困惑。

    小学生在数学作业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学生和家长简单地把这些错误归咎于“粗心”、“马虎”等,其实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仅仅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的,其实背后有深层次的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小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作业中的错误,提升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一年来对于学生在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了收集整理,我已经基本掌握了学生在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的基本类型,以下是我对一些错例的分析研究:

   案例一:学生对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扎实。

      有一题是这样的:把口诀补充完整。

      七九(            

      九九(            

      有个别学生是这样写的: 

     七九(   六十二      

     九九(  八一      

     错误的原因分析:

     第一,学生把乘法口诀背错了,也可能是没有真正理解“七九”包含的意思是“7997”。

     第二,学生可能想的是“七九六十三”写的时候写成了“七九(六十二      ),学生可能想的是“九九八十一”写的时候写成了“九九(   八一    ),做完题忘记检查了。

     学生的自我反思:

     第一,一定要把乘法口诀背熟。

     第二,做完题一定要检查。

     第三,要注意自己的读数习惯。

     制定对策:

     第一,及时了解出错的同学在做这道题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如果是对乘法的意义没有理解,就对他进行个别辅导。

     第二,如果这个学生是想对了而写错了,则进行强化练习,过几天让他做几道这样的类型题。

      教师感言: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表内乘法和除法,九九乘法口诀表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乘法、除法的基础,必须人人掌握,人人过关,为此,在二年级上学期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听算训练、家庭作业再布置10道有针对性的听算练习题,例如:今天学习的是9的乘法口诀,就布置家长出10道关于9的乘法算式,学生来做,达到巩固新知,学以致用的目的。坚持一学期下来,本班46名学生对于表内乘法和除法已经全部过关。

     案例二: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过关。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0÷6=    214÷2=    342÷8=   338÷6=

     有一些学生做得结果是这样的:

    120÷6= 2……2 224÷8=4  342÷8=  5 338÷6=6……6

     错误原因分析:

     学生在用竖式计算除法时容易:

第一,心里想商对了,在写的时候写错了。

第二,把商或余数抄错。

第三,忘记写商或余数。

     学生的自我反思:

     这些错误的原因都是由于粗心、马虎,造成的,怎样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第一,要静心,用心做计算题;

第二,要养检查的学习习惯。

     制定对策:

第一,帮助学生学会检查做过的题,让他们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第二,做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判断,并改错题。

教师感言: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九九乘法口诀的运用和拓展,有余数的除法就是在学生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目前此项基本技能正在训练当中,这项计算机能必须坚持练才有效果。

案例三:学生在做解决问题题型时常常出现理解性错误。

有一道解决问题是这样的:

我们班有46名学生,如果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全班可组成多少个学习小组?

有一些学生是这样做的:

46÷7=6()……4(人)

4+1=5(个)

答:全班可组成5个学习小组。

错误原因分析:

学生在审题时没有弄懂问题“全班可组成多少个学习小组?”的意思,再求出商是6个小组,还剩下4人时,胡乱用“加一法”,加在了余数上。

反思:

这个解决问题的问题情境其实是真实的班里的情况,学生在学会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后,知道在这种还有剩余的情况就要再加一,但加错位置了,说明学生对于这种需要用“加一法”的问题没有真正弄明白。作为老师,要加强数学的生活意识,找到这种题的关键点:剩下的4人,怎么办?再加一个小组就可以了,给(商)6+1=7(个)组。

制定对策:

第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分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做一些对比练习,例如,把上面的问题改一改:全班可组成多少个学习小组?还剩多少人?

第三做一些应用性的练习。

老师感言: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做错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养成寻找错误原因的好习惯,让“哪错了”“为什么错了”“我应该怎么做?”成为每个人的口头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生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该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