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宣威“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2019-05-28 23:00:45)
标签:
365文化教育 |
择要:宣威,会泽属于乌蒙山片区,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使宣威,会泽2019年从贫困县出列,对宣威,会泽进行,产业扶贫专题调研,为下一步的产业扶贫专题协商做准备。
关键词:乌蒙山片区,产业扶贫,宣威,会泽贫困县出列
一 基本情况
(一)
乌蒙山区的自然条件
宣威,会泽都属于乌蒙山片区,山高谷深,地势险峻,部分山间盆地(坝子)分布在高山河谷中间。许多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大,石漠化比较严重,生态脆弱。 乌蒙山是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平均海拔约2000米左右,山地占90%.主要耕地在海拔低矮一些的由河流冲击成的坝子。地貌为:山地、丘陵和坝子等类型,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二)
乌蒙山区的气候条件
宣威,会泽气候适宜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豆类等多种粮食作物生长,是云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宣威,会泽的高寒山区空气稀薄,辐射波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晴日225天,年日照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7。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
自然灾害以干旱、倒春寒和八月低温为主,晚霜冻、洪涝、三秋连雨、冰雹、大风等局部发生。
(三)
宣威,会泽是人口超百万的大县市
会泽和宣威都属于乌蒙山区自然条件比较差的两个深度贫困县,又是曲靖两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县,2018年统计宣威,会泽人口分别为156万和105万。宣威,会泽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多处在深山之中,生存条件恶劣。
宣威,会泽属于革命老区,、民族民族聚集、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加快宣威,会泽的脱贫出列既是增进当地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需要。
二 乌蒙山区产业扶贫的现状
(一)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产业扶贫就是给贫困户培养一个产业,让贫困户成为产业经营的主体,或者为他们提供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创收,实现可持续致富。
产业扶贫主要有四种模式:
一是让贫困户直接参与生产,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贫困户带动起来,将贫困户纳入到产业体系中去,帮他们解决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企业选好产业,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贫困户只做能做的事,带动贫困户一起赚钱;
二是就业带动,就是让贫困户就业,为贫困户提供稳定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这种模式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大多数贫困户所选择的。就业扶贫也要遵守市场原则,贫困户的工资也要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发放,即贫困户有多大能力,做多少工作,就相应的给多少钱;
三是资产收益模式,贫困户通过自有土地、林地、宅基地和扶贫资金等量化入股,获得固定或浮动分红,补充贫困户收入的不足。这种模式适用于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
四是混合模式,即把就业、直接参与产业和资产收益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整体的扶贫效果,同时防止简单的分钱分物导致的「养懒汉」问题的发生。
(二)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引领下,县乡村通力合作,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入住县乡村。派农科人员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销售农特产品为主的农村电商扶贫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等项目。传统农业稳步发展。采取“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委托养殖、合作社联结、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为贫困户合理选择和布局特色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了、生猪、水稻、马铃薯,宣威火腿,肉牛、肉羊、中药材种植,水产养殖和其他农业产业等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休闲产业初露荷尖。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贫困户)主体”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电商农业蓄势待发。通过出台政策、龙头企业引领、电商知识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作。
乡镇产业扶贫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机制,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比如宣威龙津药业,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种子,并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广大中药材种植贫困户组织起来,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收获之后,又派专人专车来收购,使贫困户持续增收,达到脱贫的目的。
(三)治贫先治愚,打破等,靠,要的思想,彻底解放贫困户生产力
三 产业扶贫的建议:
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实地看产业扶贫的企业,走访贫困户,开座谈会,按照省委农业产业发展的精神,以“产业支持、龙头带动、加工流通、特色高效”的原则,通过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达到脱贫的目的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
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指导
在发展产业助推脱贫中,要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化领导责任,主动作为。一把农业产业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不断加大产业投入扶持力度,加强监管和引导,引导产业扶贫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农民思想观念的引导解放思想,激发农民内在发展动力,创造脱贫攻坚的良好的氛围形成合力。三大量培养致富能人,通过致富能人以点带面,实现共同脱贫致富。四筑牢阶层党支部发挥好基层党员积极作用,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扶贫政策,为贫困村脱贫摘帽作出贡献。
(二)
引进科技人员,提高服务能力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农业专业化人员前来投资创业,全面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鼓励基层农科人员同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技术推广等合作。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三)
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
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经营主体发展订单种植、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以龙头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产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