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013-05-07 20:44:29)分类: 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采松果》教学设计
西安市后宰门小学
郭思宏
课题 |
采松果 |
课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的精神。 |
|||||
教学重点 |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
教学难点 |
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
|||||
教学方法 |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观察使学生重返学习本课知识,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的同时,还要发挥交流学习的作用。 |
|||||
教具准备 |
课件、计数小棒、计数器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一起去看看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都有什么收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中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ppt出示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说说看你问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 这位同学刚刚直接就报出了答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直接实物演示算理) 同学们真聪明!那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 教师使用计数器进行演示 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一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去解决。 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ppt出示问题)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几个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我们列的算式却是一样的呢? 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问题,全班交流。 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2.第3题: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强调:如果发现有人在计算5+74时讲5和7相加,一定要纠正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不变。) 3.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
妈妈采了25个松果。 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①拨计数器算。 ②摆小棒。 ③口算 学生上台来演示 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组1:我们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25-4=21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算式:19-9=1 学生独立读图 生:25-2=23(米)。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学生积极举例)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
以“松鼠采松果”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数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解释算法的灵活性、合理性,快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以小组自由进行讨论算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经历、自己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探索计算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强调计算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中设计这类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学习的空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探索、反思计算的方法,使计算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
板书设计 |
|
|||||
《采松果》教学反思
《采松果》这节课,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导入新课,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用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总体来说算理比较清晰,配合度高。教师不仅关注了自己的活动,也关心了孩子的活动。整个课堂以孩子为主,锻炼了孩子完整的语言和思维。我觉得在一节课当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够减少学生产生的错误,怎样做才能提高一节课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所以教师的备课十分重要。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在开课时我选择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了在课后才不会出现错误。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还是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