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学生作业常见错例解决策略探索    王芳

(2013-01-06 22:25:50)
分类: 论文随笔

一年级学生作业常见错例解决策略探索

                        一年级数学组   王芳

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数学错题天天有,许多的错误,总是出人意料,有的学生总喜欢简单地归结为:“我太粗心了!”可是,引起这所谓“粗心”的原因其实有许多,有学生的年龄决定的思维特点,也有不当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的后果。只有弄清楚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在本次我所参与的“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的课题活动中,通过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常见的错题进行的整理,及对错例的分析中提出的一些解决策略,下面我就谈谈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         

一、比一比                                                      1、错误原因的分析

1)用“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一一对应,画图比较时不能做到一一对应导致出错。  

2)等量代换问题,因学生的推理能力较弱出现错误。如:一个菠萝=两个苹果,一个菠萝=三个柿子,一个菠萝、一个苹果、一个柿子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3)文字叙述类比较抽象,导致理解题意困难。在比较高矮、轻重、长短时遇到文字叙述时,学生不易理解。如:淘气比小米高,小米比笑笑矮,淘气比笑笑高,谁最高?谁最矮?学生能通过图像直观比较,易于理解,但遇到文字叙述类时比较抽象,学生的推理能力又较弱,不易于理解。              

4)不认真审题,判断符号记忆不清。如:比轻重,轻的画“√”重的画“○”总有学生画反。原因是没有认真审题,判断符号记忆不清。                       

2、解决的策略:                                                       1)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比多少并不难,在入学前对此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凭直觉或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一一对应,教师示范,然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能很快比较出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深刻体验了“一一对应”这种比较方法的特点。                       2)用假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一个菠萝=两个苹果,如果拿走一个苹果天平会怎么样?再用画图的方式合并两个天平,两个苹果=三个柿子,如果拿走一个柿子天平会怎样?                                                         ( 3文字叙述类比较抽象。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找出同一种表达方式。如:比较淘气比小米高,小米比笑笑矮,淘气比笑笑高时,先找出同一种表达淘气比小米高、淘气比笑笑高两句话进行比较。                           

二、计算方面                                                     1、错误原因的分析:                            

1)计算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一些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运算的基本概念等知识不扎实造成的。总有个别学生通过扳手指计算。不会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例如,计算5+3时,先想53合成8,所以5+38。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因为5可以分成32,所以5-3210以内的加减法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因此,学生必须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非常熟练。             2)注意不集中。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看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如:5+2=3       

3)书写潦草。有些学生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如把“6”写成“0”等。                                   

4)得数在左边时填算式学生不理解导致出错(尤其是减法),以及不理解等式的意义出现的错误。如:6=1-7)、4+6=10-5                                        2、解决的策略:                                            

1)计算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使学生懂得计算的算理;其次,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最后再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                                                      

2)规范书写格式。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规范书写,才能保证他们看清运算的符号和数字,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3)加强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特别是要加强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练习,使20以内加减法在他们脑海中刻下牢固的印记。                         

4)培养认真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的数字和运算的符号。                                                  

三、                                                      1、错误原因的分析                                       

1)图文类理解不清。如:看图列减法算式,学生对图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到位,知道结果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对应关系学生是模糊的。   

  2)看图列式图中物体的数量个数学生数数有遗漏导致整个题出错。       2、解决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画的顺序,培养思考的习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利用这些条件可以求什么?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让学生理解题中已知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求问题。培养小学生读题的习惯,在读的过程中理会题目的意思。                                                                3)培养学生手口一致点数的好习惯。                                           

四、                                                               错误原因的分析:不仔细审题,对分类要求不清导致出错。对分类结果整理有漏。                                                                 解决策略:培养学生仔细读懂题目要求。在整理分类结果时,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好习惯。如:按物品序号顺序进行分类整理或按物品序号先整理出同类物品做上记号,再整理另一类。                                        

五、                                                                错误原因的分析:不懂题意要求,左右混淆不清。如:小兔在小狗的那边?有的学生不明白是问谁的位置导致出错。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分析“小兔在小狗的那边?”这句话。问的是谁的位置(小兔的位置)它的参照物是谁?找              

六、                                                             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分辨不清,尤其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分辨不清。学生对实物能分辨清楚,但把立体图形画到纸上,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较弱,难以分辨。                                                                                 

解决策略:让学生在多观察实物正方体和长方体找出不同点,通过不同点来区分。对于所学的几何体,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是俯视、仰视、侧视、斜视,体会不同的感觉,以开拓空间视野,培养空间感。      

七、认识钟表                                                    

错误原因的分析:时针、分针混淆不清。对6时半等时刻时针指向不清楚。解决策略:重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动手拨出一个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们这学期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探索,只有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易错的知识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