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

(2013-05-15 10:39:53)
分类: 课题资料

     如何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

 “简便运算”是四年级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出现错误的地方,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情,现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 找寻生活原型,激起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把教学分成了以下两个步骤:1、独立探索阶段。抛出问题“课本493题”先让学生自己完成,有的同学做的很快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由于学生之前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开动脑筋,很多计算方法如雨后春笋般说出,学生的列式有两种情况:一是(24+26)×24=1200(瓶),二是24×24+26×24=1200(瓶)问学生每一种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请讲讲你的道理?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区别了两个算式的不同,也为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打定了基础。这样既

再者学习乘法分配率时我还用了这样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乘法分配率是在小学阶段容易出错的也是极难理解的。所以我在总结出表达式后,没有对它进行大量的练习,而是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就是十年后两位学生去看望老师。在这个情景中放大了学生的错误点。老师只和a同学握手不和b同学握手,这个场面很尴尬。就有了(a+b)×c=a×cb的错误形式。把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出现的各种错误都以情景的形式演绎出来,学生从尴尬的情景中形象的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错误点。最后又演示了多人看望老师的场景,就有了知识的延伸……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把数学中最难记忆的定律形象化,具体化,准确化。学生易懂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

达到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在生活原型中唤起了学生的优化意识、简算意识。  

 再者学习乘法分配率时我还用了这样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乘法分配率是在小学阶段容易出错的也是极难理解的。所以我在总结出表达式后,没有对它进行大量的练习,而是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就是十年后两位学生去看望老师。在这个情景中放大了学生的错误点。老师只和a同学握手不和b同学握手,这个场面很尴尬。就有了(a+b)×c=a×cb的错误形式。把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出现的各种错误都以情景的形式演绎出来,学生从尴尬的情景中形象的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错误点。最后又演示了多人看望老师的场景,就有了知识的延伸……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把数学中最难记忆的定律形象化,具体化,准确化。学生易懂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

二、巧用“正误”对比教学,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错误是一种正常的教学现象。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应切实重视错误,并善于利用错误。因为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能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活生生 “错例”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集思广义,形成正确与错误的鲜明对比。最后,通过讲评加以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技能技巧。例如:

错例(1)32×125         正确方法: 32×125

   4×8×125                     =4×8×125

   4×(8×125)                  4×(8×125)

   =(4×125)×(8×125        =4×1000

   500×1000                    =4000

   500000

  2)正确方法:58×99          错例: 58×99

               58×(100-1           =58×100-1

               58×100-58           5800-1

5800-58                5799

               5742

三、重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利用板条进行口算训练是很好的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情境的创设和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简便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简便运算的巩固练习,确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上面几种类型的简便计算错误来看可谓是千奇百怪:有的盲无目的,只要貌似就用方法去套用,丧失了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有的简算意识淡泊,不知道灵活应用;有的定律混淆,张冠李戴,认识不深刻。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各种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对其理解模糊不清,造成了混淆现象。在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运算定律的特征;在运用定律时,强调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观察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简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计算。对学生常犯的错误,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板书出这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错误,将这些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时,防止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提高简便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通过简便运算,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运算技能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