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
(2013-04-29 08:11:35)
标签:
财经策划蛋糕管理回头客 |
分类: 回头客之窗@管理思想 |
以仁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
福建公司 张国宝
何以谓之仁,追溯其根源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可见“以仁为本”于企业,体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当今社会的商业发展,离不开一个“仁”字,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商人,会把员工看作是自己的家人,会把真正有益于社会人文发展的服务、项目逐步的公益化、社会化、时代化、潮流化、园际化。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
以仁为本,体现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管理者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去开发这种潜能。中国传统的管理文化有几个思想来源: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尊重客观规律;儒家信仰“人之初,性本善”,强调教育感化;法家则相反,认为“人之初,性本恶”,重在惩戒。这三种管理文化、管理理念,都有它的可取之处。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在企业的不同管理层次,应有它的侧重面,如企业的高层管理应重视总结企业管理的规律性的东西,应重视职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而在企业面向第一线、面向职工的基层主管,除重视思想教育、关心职工生活外,还应做到铁面无私、照章办事。人责到位的管理思想,是我国企业几十年管理文化、管理理念的经验积累和升华,既有现代管理的思想,以尊重人、尊重员工为前提,同时又综合运用中国传统的优秀管理文化理念,把制度建设和岗位目标以及激励功能结合起来,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绩效,使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岗位都做到有章可循,有度可衡,有绩可考,体现了真正意义的公正、公平的管理思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以求把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以仁为本,体现在强化岗位绩效管理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岗位效能。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每个员工在企业岗位上,都符合一个“球体斜坡”原理,即员工在岗位上创造的业绩,好比球体在一个向上的斜坡上运动,企业给他的目标管理及员工本人的素质是球体斜坡上向下运动的滑动力,如果企业对这个球体没有推动力,员工在岗位上创造的业绩就会走下坡,向下运动。反之,如果企业对这个球体有向上的牵引力,球体就会克服各种惰性和阻力向上滑动,牵引力越大,员工在岗位上就越能创造出骄人的业绩。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企业在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必须解决使每个员工在他自己的岗位上,在他的舞台上如何发挥最大岗位效能的问题。现代企业提出人责到位,也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人责到位就是要在发挥每个员工潜能的同时,解决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岗位效能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企业的奋斗目标才有坚实的基础,才有实现的可能。用岗位绩效评价人的真本事,这叫做使用性开发、竞争性开发、市场化开发。可以让一大批有实际才能的人脱颖而出,企业就有了可靠的人才保障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保障。
以仁为本,体现在为个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淮南柑橘,淮北苦枳”,我们常以此来形容环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企业应该为广大员工营造这样一种发展环境,要健全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使广大员工切实无后顾之忧。要完善员工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不断得到提高。要营造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坚决杜绝“打招呼,走关系”等非正常现象。要创健一种宽松的选拔使用人才的环境,建立一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机制。
以仁为本,体现在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才使得企业目标更体现员工的利益和员工的目标。“人心齐则泰山移”,要使企业广大员工团结一致,共同实现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求企业的这个目标真正体现员工的利益和目标,要和广大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以仁为本,体现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必然求贤若渴、爱才如命。这是因为,人才是人的因素之中的栋梁之材。他是人的因素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凝聚力和带动力的因素。在企业管理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是要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出尊重广大员工的意志,既要从整体上关心和爱护人才,又要有重点的支持和培育,做到重点与一般的有机结合。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是统一的。因为知识是人才的基础,人才又是知识的人格化。人各有所长,只有在管理中安排得当、使用得当,加之个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和探索,才会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才。这就是古人所谓“天下非无人才,患在取才之法未善,用才之志不专,又患之人不能灼知真才”。
——本文摘自《回头客之窗》3月号(总第九期)管理版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