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2013-05-17 15:51:22)
标签:
教育 |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看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齐读课题
二、
1、听读课文:【师范读】下面就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字音,同时思考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事?谁?在干什么?结果怎样?(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2、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词和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把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词语积累
重点词:焦急:十分焦急。
巴望:期望、盼望。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揠苗助长:用拔苗的方法帮助和苗长高。比喻做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
近义词:巴望---期望
反 义 词 :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三、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古人迫切希望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注意:“巴望”“快些”“天天”“一点儿”“焦急”“转来转去”的词语读得音稍重些,速度稍慢,语气很急。
2、指名读第2段:“用拔禾苗的办法帮助它们生长”这个人认为他用的办法好吗?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理解:“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一边喘气一边说”
学生讲解后,表扬他的成绩,同时鼓励学生试着扮演古人的角色,来读读他说的话。
对古人这种“用拔禾苗来帮禾苗生长”的办法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
此项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
3、齐读第3段: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仅仅是为了批评这位种田的古人吗?(不是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吃苦耐劳才能成功。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人犯了农夫的错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教育子女不讲究方法,而打孩子,摧残子女)(不能违反规律,急于求成。)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他们更深一层地领会寓意。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
四、实践天地:书后读读想想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
书后练习的设计具有启发性,重视了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五、课堂总结:这则寓言通过古人助长的原因,助长的做法(想做)与助长的后果鲜明对比,使我们领悟按事物规律办事的道理,含义深刻,令人深思。
通过教师简短的总结语,使教学内容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也起到画龙点睛进一步突出重点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训呢?在我们周围的人身上,能够找到这位农夫的错误吗?
(告诉我们事物是由它自身内部的力量,逐步成长的。想用外力一下子拔高是不行的。我们
做事都需按事物发展规律,不要走捷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与学生交流: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你还记得吗?
2. 什么是寓言?(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3、方法回顾:学习《揠描助长》这则寓言时,我们围绕课题研究了助长的原因,助长的做法,助长的结果,理解了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师生的交流,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4.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守”(宝盖应大一点,“寸”的横不要超出宝盖的两边。)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师配乐范读,正音。(要求:请同学们仔细听,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老师在读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读音。)
2.放声朗读读文,遇到读不准的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根据提示: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借助这两个步骤,检查学生初读课文,预习的情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做到:
知人物:一个种田人。
知情节:种田人守在树桩旁等着再拾一只跑来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知结果:他的田里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二)精读课文,理解句意。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得到后他是怎么想的?
2.指名回答,理解重点句:
(1)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野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2)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后读句子。
4.讨论:“忽然”和“不知怎么的”说明什么?
“忽然”是突然的意思,从“忽然”和“不知怎么的”可以看出种田人事先根据不知道会有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事情发生纯属偶然。(随文识字“窜”,与“串”进行区别。)
5.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
(1)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拾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2)填空后读句子,说说“急忙”一词说明什么?
从“急忙”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见到野兔撞死后想赶快拾到手的急切心情。
(3)“没花一点力气”,“白捡”又告诉我们什么?
“没花一点力气”、“白捡”说明他不劳而获,很容易就得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
(4)按内容填空:
他________走回家去,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后讨论:
种田人乐的是什么?他心里想的能实现吗?为什么?
种田人乐的是“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他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这个愿望是不能实现的。因为野兔撞死在树桩上,这事是偶然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的,是不可能天天都有的。所以种田人的这种想法是不能实现的。
(6)种田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指名读第3自然段。
(7)指名回答问题。
“从此”是指从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以后,种田人便“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边等着”中“整天“能去掉吗?为什么?,说明他从早到晚不干庄稼活,只一心等着拾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结果是“庄稼全完了。”
(三)通读课文,悟寓意。
1.讨论: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懂得种田人错在他把一件极偶然的事情,看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2.总结寓意。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练习用规范语言说话。
3. 想象劝说,渗透心育
教师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种田人还守在树桩旁等兔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整个课堂气氛进入高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教育。
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寓意,受到教育。
三、小结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