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呈现怎样的价值呢?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在教学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日喀则的美景,同时播放音乐《家乡》,让学生在没得体验中,接触到藏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的学唱打下基础。
2. 直观形象,能突破教材中的难点
采用 CAI
动态图像演示,能够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教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出小猫小鸭小鸡的叫声,同时配上节奏谱,点击相应的节奏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长短,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以上知识。
3. 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可以对录音进行必要的剪辑,教学使用中更加方便,效果更佳。
如:教学《月光曲》时,利用电脑动画,将月色朦胧安静的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使学生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更容易接受了。
二、充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而且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
多媒体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的主要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思路,不断学习,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中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倡导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对于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