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在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也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根本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个性发展。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也强调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怎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既能顾及各类学生的差异,又能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地得到发展呢?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分层教学,首先要分好层,这是实施历史分层教学的前提、基础和关键,通过学习《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结合历史学科教学,我认为历史教学的分层要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分层;二是教学目标的分层;三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分层;四是教学评价的分层。
一、 学生的分层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千秋,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
有他们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在教学中应综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掌握和能力水平,将全班同学分成拔尖层、发展层、达标层三个层次。对处于拔尖层的成绩优秀、能力较强、兴趣极浓的学生要给以较高的要求、难度较大的作业,做好拔尖工作,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让他们领略大纲以外的知识天地;对于处于发展层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准确完成基础目标,做好知识的巩固工作,向拔尖层层次目标提出挑战;对于处于达标层的反应迟钝、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求他们基本完成基础目标,及时鼓励、激励思考、增强信心。分层教学不但要重视优等生的超前发展,同时又不歧视差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即使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使他们都能挖掘自身的潜力,沿着层层目标拾级而上,从而在集体教学、分组交流、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下,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然而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不能因分层而产生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因素。避免拔尖层的自傲和达标层的自卑是教师首先必须克服的问题。要向学生讲清楚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懂得无论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分层只是手段,而层次目标的达到才是目的,并激励他们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向高一级层次靠拢。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认真分析,验证教学效果,正确科学地判断层次目标是否实现。然后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在新的学情基础上形成新的层次目标。一般来讲,不断发展的层次总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因为每个学生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二、 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
南针”,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至关重要。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编制面向全体、符合各层次学生实际的教学层次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应包括体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或超过大纲要求的层次目标。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全面综合地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目标系统,那才是迈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才能把每一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中,并把加强“双基”训练摆在突出的地位上,使达标层、发展层、拔尖层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结合下一目标集中展示)
三、 学习目标的分层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知识”维度,另一个是“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主要协助教师来区分教什么,认知过程维度主要协助教师明确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阶段历程。
知识维度专指知识的分类,共分为四类:事实性的,概念性的,程序性的和元认知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都是指有关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如何去做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指对个体认知方面的知识。认知过程维度主要分为六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结合高中必修三(人民版)启蒙运动一课内容,我认为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的分层应该这样展开,形成一个二维分类表。
目标1:了解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著作及主张。
(记忆、事实性知识)
目标2:理解启蒙运动的概念、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性质。
(理解、概念性知识)
目标3:归纳启蒙运动的过程。
(程序性知识)
目标4:评价启蒙运动,并与文艺复兴作比较。
(评价性程序)
目标5:探讨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和差异。
(分析、创造性目标)
目标6: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领悟。
(元认知知识)
知识维度
|
认知过程维度
|
记忆
|
理解
|
运用
|
分析
|
评价
|
创造
|
事实性知识
|
目标1
|
|
|
|
|
|
概念性知识
|
|
目标2
|
|
|
|
|
程序性知识
|
|
|
目标3、目标4
|
目标5
|
目标4
|
目标5
|
元认知知识
|
|
|
|
|
|
目标6
|
很明显,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成两个维度。一个是认知过程维度,另一个是知识维度。。知识维度主要协助教师来区分教什么,认知过程维度主要协助教师明确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阶段历程,以知识和认知过程为主线形成一个二维分类表。根据此分类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测评,并将其填入对应的交叉格中。这个教学目标分类工具,使教师能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准确,能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评价,也可以视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
四、 教学评价的分层
传统的教学评价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在评价指标上过分强调教师活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在分层分组教学模式中分层评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分层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它的要点是对拔尖层学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发展层学生可以鼓励为主,使其得到进步的动力;对达标层学生则可以激励为主,使其提高竞争意识。评价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和问题,而不以名次为目的。
1. 作业分层评价。
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我认为在实践中应采用“同分不同质”的方法。对达标层学生只要达到达标层次目标即可获得好成绩,让他们畅想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向高一层目标努力;对发展层学生只要达到发展层层次水平即可,让他们感受到跃进的喜悦,提升他们更进一步的欲望;对拔尖层学生则要求达到拔尖层次水平,让他们感受更上一层楼的喜悦,激发他们“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2. 课堂分层评价。
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分层评价,要在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有鼓励性的评价。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正确回答问题,都要给予激励性评价,更要在学生答错时鼓励学生保持探索的兴趣。如:对达标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主要以鼓励他们勇敢回答问题方面评价;对发展层和拔尖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主要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更积极地进行探索方面评价。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分别对学生回答问题加以指点,坚持“优点放大法”,尊重每位学生,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所取得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以此激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行。
以上是自己在学习《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教学的粗浅认识。教和学是复杂的活动,复杂的事物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同类型的知识目标、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宗旨,实施分层教学,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