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八讲  观察法的运用

(2017-12-05 09:37:28)
标签:

转载

第八讲 观察法的运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明观察法的特点,掌握运用观察法的具体方式和要求。

 

活动    看什么?怎样看?

 

目的 :使学生掌握观察法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时间: 100分钟

材料:大、小白纸、彩笔、胶带

过程:

1、各组围绕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讨论:观察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观察?怎样观察?

2、各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说明

观察法也是教育教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作为研究者,可以进行直接观察,如随堂听课,边听边看边记录,身临其境,感受真切,不仅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而且会形成对研究问题的整体认识,这种认识又常会触动研究者的灵感。有时,研究者通过参加观察对象的活动而达到观察目的,这种观察又叫参与式观察。

在观察实施过程中,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结构性观察,即事先经过设计,规定好观察项目,选定观察对象,采用观察工具,在观察中做观察记录和填写观察量表等方式进行。所得的资料可作定量分析,因而又叫定量观察。这种观察所借助的工具及其记录使用,在课节5中子以介绍;另一种是非结构性观察,即无既定不变的观察提纲,只有一个观察思路,记录也不要求规定的工具,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作原原本本的记录,还可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及当时的情景作具体描述。由于它不追求量的确定,所以也可视为定性观察。以下是一个关于课堂纪律研究的非结构性观察记录的例子(括号内是研究者的简评)

音乐课,许多学生没带口琴。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后,教师说:“带口琴的先走,不带口琴的留下。”教师让留下的 27名学生写检查,写完检查写保证(此时的规范是:不带口琴的学生要留下写检查、保证)。学生们起哄、怪叫。教师:“我们上的不仅仅是音乐课,还要对你们的平等进行教育。”学生们:“我们没带笔。”教师让其中一位女生去办公室拿笔。过了几分钟,去办公室拿笔的学生仍未回来,学生们叫道:“她自己逃走了。”并一起起哄。教师:“不要发声音。”在学生们的吵闹声中,教师边记录学生的学号,边不断说:“不要起哄。”6分钟后拿笔的学生回来,报告说办公室里面没有老师。学生们高兴地:“啊——”教师仍在记学号。学生们大吵大闹,哄笑。教师似乎不再有兴趣批评他们了.学号记录完毕,教师让没有参与吵闹的9位学生先走(此时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但没有参加吵闹的学生可以不必受到惩罚),并质问留下的学生为什么吵个不停,学生们揭发是一个男生在说笑话。教师让其他学生都离开,只留下了这个讲笑话的男生(此时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还参与了吵闹,但只要不是主犯,就可以离开)。教师:“你讲过笑话吗?”男生:“讲过的,但是他们先骂我。”教师:“难道你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此时英语教师进来叫我去吃饭。三分钟后,我在饭厅碰到了音乐教师(最后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虽然参与吵闹,并且是主犯,但只要教训一下就行了)

丁笑炯:《课堂纪律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3期。

由于观察记录和量表填写都是在现场进行的,所以每次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必要时要写备忘录、文字记录和观察量表整理在一起。尤其是对观察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更应及时整理,这对完成研究很有价值,千万不可因懒而错失有用的东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