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学习3)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层设计与三维目标细化
(2016-11-29 08:58:03)
标签:
转载 |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层设计与三维目标细化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姜平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取得一定进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不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架构不断完善,课程研究经历了课程内容开发——指导策略探讨——方法指导与系统建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课堂教学范式——区域推进与学校整体规划的艰辛历程,然而,不同年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体现层次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前期的研究从内容系统建构、方法的系统安排、方式的多样选择三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教师的具体指导行为规范到底是哪些,过程指导的基本要点是什么,终结性评价的具体指标有哪些,本课程最终达成的价值是什么,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层设计是当前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将就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层设计与三维目标具体化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表述为:“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具有问题意识,体验并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仔细分析一下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我们不难理解,该课程的总目标一方面是学生能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方面是学生能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三方面是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方面,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还设计了五点具体目标如下:
通过具体目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维目标中,综合实践活动以能力目标为核心,该能力目标我们可以概括为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规划与设计能力、调查访问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七个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不是所有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具体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活动主题、不同的活动类型,其具体目标有所不同。下面,从四个阐述目标具体化问题。
一、目标设计与细化的意义
1、课程系统建构的需要
2、课程有效指导与实施的需要
3、课程评价的需要
二、实践层面问题表象
1、目标设计过大,过空,以总目标代替具体目标
2、目标设计与活动主题、类型不对应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活动往往能够实现多种目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但是由于活动的类型不同,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也不同,活动的目标必然是不同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而应根据情况突出重点目标和重点目标的重要方面。
3、不了解具体的目标要素,落实的基本要点把握不准确
4、目标的表述方式欠规范,目标主体不准确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或是认识有偏差,在他们实施指导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目标不清晰,或目标不能贯彻始终的问题。
三、目标分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关注三维目标,逐步建构目标体系:总目标——年段(学期)目标——具体主题活动目标。
(一)能力目标分解的基本方法
1、七大能力目标与分解
类型 |
目标描述 |
|
发现提出问题 的能力
|
1.了解问题的类型 |
(1)能对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分类 |
2.了解问题的来源,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 |
(1)从事实或案例中发现问题 (2)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3)通过比较发现问题 (4)通过分析发现问题 |
|
3.学会表述问题 |
(1)问题的主要概念 (2)问题的重点、难点 (3)问题的表述 |
|
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
1.活动方案的结构 |
(1)学会做事要有计划 (2)学会填写活动计划表 |
2.做事要有目的 |
(1)学会列举研究的目标 |
|
3.学会设计活动步骤 |
(1)学会从时间序列上安排研究活动的基本阶段 (2)初步学习制定研究各阶段的活动要领 |
|
4.学会组建团队与小组的方法 |
(1)认识自己和同学的优势 (2)学会组建团队和小组合作的方法 (3)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 |
|
总结与交流的能力 |
1.初步具有总结与反思的意识 |
(1)能够比较明确地把握活动过程中自己遇到的困惑 (3)能够及时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
|
2.初步学会总结与反思的方法 |
(1)学习及时记录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感受 (2)知道保存研究过程中搜集的资料和数据 (3)能够撰写总结提纲 (4)体验过程总结、结果总结、方法总结等方法 |
|
3.能够进行成果总结与表达 |
(1)学会有结构地运用文字表达活动结果 (2)了解撰写调查报告、观察报告的基本格式 (3)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小实验研究报告 (4)学会撰写倡议书、社会宣传纲要和提纲 |
|
调查与访问的能力 |
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能够比较合理地确定调查的对象 |
2.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 |
(1)能够明确调查和访问的具体内容 (2)能够编制简要的调查问卷和访问提纲 (3)能够根据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搜集一定的调查数据
|
|
3.调查数据的整理与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 |
(1)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统计调查数据,得出初步的调查结果 (2)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或策略 |
|
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
1.实验与观察的价值和目的 |
(1)能够根据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2)尝试进行社会行为观察,学习设计观察指标和观察记录表
|
2.实验操作与动手能力 |
(1)能够尝试性地提出猜想 (2)学会分解实验的变量,初步进行主要实验变量的操作和控制 (3)在实验中观察事物的变化,学会获得实验数据 (4)能够得出初步的实验研究结论 |
|
3.观察能力与方法 |
(1).初步学会做观察记录 (2)学会进行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
|
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
1.文献收集
|
(1)了解与认识文献类型 (2)经历上网、图书馆、实证调查等基本方式搜集文献 (3)学习保存文献资料的方法
|
2.文献整理与分析
|
(1)学习在文献资料、第一手资料中提出问题 (2)能够从文献资料中得出自己基本结论 (3)初步学会对文献资料所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类 (4)尝试利用文献资料来进行问题分析 (5)尝试进行信息发布活动,学会编制简报、手抄报 |
|
逻辑思维能力 |
1.分析 与综合
|
(1)学会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变化结果 (2)尝试把握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够尝试进行结构分析 (3)学习明确分析的思路 |
2.归纳与演绎
|
(1)能够列举事物的不同现象 (2)学习寻找事物和问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能够寻找事物的特点或特征 (4)能够从三个以上的现象中推演出一个观点 (4)能够把一个观点分为三个以上的具体观点 |
|
3.分类、 类比与 比较
|
(1)学会把一个事物或问题分为两个以上的类型 (2)能够通过类比,对一种事物的可能变化状况进行比较合理的想象 (3)初步学会进行简单事物的比较
|
|
4.概念、判断和推理
|
(1)学习简要概括事物的属性,并用一个词语来表达 (2)知道每个观点要有事实或资料作为依据 (3)学习简要地表达一个观点 |
2、年级能力目标设计
以上能力目标的分解,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来的,提供给教师们参考,在进行能力目标设计时,我们可以直接选用。不同年级能力目标分层设计的方法:把握核心能力目标与活动类型的对应关系,整体规划学校活动类型,设计年级能力目标。
第一步:了解核心能力目标与活动类型的对应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方式有三种:社会科学研究方、自然科学研究法、项目设计法。其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掌握人物防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掌握实验研究与观察研究方法,项目设计法主要掌握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发明创造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种主要活动方式,每种活动方式有相对应的能力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五种基本活动 类型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
|
||
实验研究 观察研究 |
社会性活动设计 |
|
|||
侧重的核心能力目标分布 |
调查与访问能力 |
实验与观察能力 |
|
||
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总结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在每种活动类型中
|
第二步:整体规划学校活动类型
如,长沙市高中活动类型安排如下:高一第一学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访谈研究、问卷研究;高一第二学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高二第一学期:项目设计——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类发明创造。(高二第二学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学分认定)
第三步:找活动类型与能力目标的对应关系
3、主题能力目标设计
五个基本过程及核心能力目标分布 |
主题确定 |
主题分解 |
活动策划 |
活动实施 |
活动总结 |
发现、提出问题能力 |
逻辑思维能力 |
规划设计能力 |
调查访问、实验观察等 |
总结交流能力 |
(二)知识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知识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经验性知识:是指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意识,通过日常经验而获得。如,《设计一辆拖车》中目标经验性知识为: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通过简单的工艺品或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实践,了解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
(2)综合性知识:通过主题活动方式来使学生掌握、运用的跨学科知识。如,:《设计一辆拖车》中综合性知识目标为:了解原有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的性能;知道社会大众的某种新的需求,进而通过设计新产品、新的服务设施或系统来满足大众的这种需求。了解制定制造新产品、新的服务设施或系统的步骤等.
(3)方法性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掌握各种方法。如信息处理的方法、访问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的方法、观察实验的方法等。如,《设计一辆拖车》中方法性知识目标为:会写活动提案;写求助信;会编写制造指南和活动记录。
(4)背景知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如,“我们一起走进首义园”
在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目标设计过程中,可以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设计,但不一定要分门别类地写出来。统称为知识目标即可。
2、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
如果说能力目标设计主要根据活动类型决定的话,知识目标的设计则主要根据活动内容来设计。
第一步:设计学校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框架
这个框架不是具体的活动主题,而是主题方向。我们称之为主题轴。这个主题轴可由由学校以及区县乃至市州规划设计。如,下面是长沙市设计的主题轴。
小学七个主题轴:资源与环境、现代科技、国际理解、生活经营、历史文化、感恩与回报、经济建设
中学九个主题轴:
第二步:根据主题轴方向以及活动类型设计学校各年段的目标
由于活动类型不一样,相关知识目标也不一样。如,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题类型目标设计可考虑如下方面:(1)方法性知识:会写访问提纲、访问记录、参观、考察记录、参观报告、访问报告、考察报告、统计方法的运用、统计图表的制作;(2)综合性知识:进行社会宣传的知识准备以及对考察、访问、采访对象相关背景方面的知识准备(3)经验性知识:社会考察与宣传法的基本方法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题活动类型目标设计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方法性知识:观察方法、实验研究的方法、数据统计,学会观察报告、实验报告;(2)经验性知识:与他人、机构联系的交往性活动,资料收集、保存的基本活动;(3)综合性知识:经历观察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能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报告研究的过程和体会;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问题或研究课题。项目设计知识目标具体化时,可考虑如下目标:(1)方法性知识:会写活动提案;写求助信;会编写制造指南和活动记录。(2)经验性知识: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通过简单的工艺品或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实践,了解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3)综合性知识:了解原有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的性能;知道社会大众的某种新的需求,进而通过设计某种新产品、新的服务设施或系统来满足大众的这种需求。了解制定制造新产品、新的服务设施或系统的步骤;确定生活中的某种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缺陷的方法和途径。
3、主题目标设计
第一步,根据主题轴提供的方向,自主发现问题,确定主题。下面是长沙市某学校的主题轴框架下学生自主提出的研究主题。
资源与环境:设计制作手工环保袋、清除社区白色垃圾、塑料袋与人们的生活
现代科技:探究动物悄悄话、流感的预防措施研究
国际理解:洋快餐研究、走进可口可乐公司、考察外资企业
生活经营:装扮自己的房间、挑选适合自己的灯具、某路段交通拥堵原因调查
历史文化:考察博物馆、长沙方言电视节目红火原因调查、
感恩回报:关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保障情况的调查、走访社区贫困家庭
经济建设:湘绣的营销策略研究、寻找家乡致富的龙头、社区拆迁情况调查
第二步,根据相关主题与年级目标,细化知识目标。
1、情感目标设计的原则
根据活动内容、活动类型设计情感目标,其中,与活动类型相关的情感目标由项目组提供参考,自主设计与内容相关的情感目标
2、情感目标设计方法
(1)根据活动内容主题轴和活动类型设计年段目标
(2)不同活动类型需要达成的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敢于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体验研究乐趣。
——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社会科学研究法类的活动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德;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与公民意识
——懂得理解、尊重、欣赏世界多元文化
——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理解人;
——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与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被关怀的温暖;
——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关怀的人,对他人富有爱心,并从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深远意义的体验与满足
项目设计法类活动的情感目标可考虑如下目标:
——学生通过组织一项活动,并能对活动的整个过程负责,形成负责任的态度;
——关注身边的技术问题,形成亲近技术的情感,具有初步的技术意识;
——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方面合作与交流的态度与能力;通过体验和探究,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及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
——初步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四、目标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活动往往能够实现多种目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由于活动的类型不同,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也不同,活动的目标必然是不同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而应根据情况突出重点目标和重点目标的重要方面。
2、在具体主题活动中分段设计目标
3、注意目标的表述方式
(1)目标的表述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目标,其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因此目标表述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如
(2)正确使用行为动词表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设计通常使用“经
(3)利用行为动词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
利用行为动词转化目标,从而使目标具有操作性。如,“改进原有的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改进原有的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能力,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时,学生需要确定生活中的某种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缺陷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利用行为动词将其具体化,可表述如下:
——了解原有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的性能
——找出原有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存在的缺陷
——提出解决原有产品、服务设施或系统缺陷的方法和途径
——确定评价提出的方法和途径的有效性的标准
——根据确定的标准评价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