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综实三下《怎样制订活动方案》教案

(2013-11-07 14:31:37)

主题1  怎样制订活动方案

设 计 者 孙洪莉     单位(学校) 滕州市大坞镇峄庄小学

授课年级  三 年 级  教 材 版 本   山东科技版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怎样制订活动方案》是山东科技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方法与指导”部分的第一个主题。方案制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在学生选择了研究课题之后,在教师或集体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为完成该活动主题的任务,在其之前进行的研究、编写活动方案的过程。方案制订是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做好充足准备,是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

本主题共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4个活动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经历制订活动方案的探究过程,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制订方案的方法。

问题与思考环节引发学生对活动方案的思考,就活动方案的撰写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习与探究环节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和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实践与体验环节让学生体验制订活动方案的完整过程,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制订方案的能力。“总结与交流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和体会,深化对制订活动方案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很少接触或没有接触过活动方案,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概念性的名称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如果让他们直接制订活动方案更是难上加难,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些什么,该怎样写。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是尊重自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制订、修改活动方案,自己决定成果呈现方式,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设计植树节活动方案,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植树节活动方案,学会制订简单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活动规划的意识,提高活动策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方案制订中,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并掌握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难点:设计一份切实可行的植树节活动方案。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

问题与思考部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习与探究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活动方案案例的研究,自主探究、总结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在探究“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实践与体验部分,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确定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做好方案论证工作,最后征求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总结与交流部分,教师科学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深化对活动方案的认识与理解。

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通过学习,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2.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讨论、交流、制订、修改活动方案,深化对活动方案的认识与理解。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教学资源建议

1.教师准备:多媒体,利用ppt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案例,活动方案表格。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初步了解制订活动方案的方法及植树节的知识。

教学环境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制订、修改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要具体、操作性强。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活动方案制订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活动方案的条理性、可操作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多元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欣赏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提高活动方案的质量。

六、教学课时建议: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开展植树活动,与小树一起成长,争做“绿色小天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活动规划的意识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小组中,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活动规划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利用ppt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案例。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初步了解制订活动方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0分钟)

1. 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故事:做作业的故事。一天放学后,小强和同桌小柱一起回家。小柱对小强说:我们玩会足球吧?小强说:不,我要先回家做完作业才玩呢。小柱说:真扫兴。说完便抱着足球跑去玩了。小强独自回到了家里,看到妈妈饭还没有做好,便打开书包做起了家庭作业。小强半个小时就做完了,吃过晚饭,看了一会儿电视,洗洗脚,便早早地上床睡觉了。小柱玩到天黑才满头大汗地跑回家里,急急忙忙吃过晚饭,便看起了心爱的电视剧,妈妈问他:你的家庭作业做完了吗?小柱说:急什么,明天早上再写。小柱由于看电视太晚,第二天起床起晚了,早饭也没吃,就跑到了学校,这才发现家庭作业还没做呢。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交流:

  1. 小强和小柱谁的学习习惯好?
  2. 谁做事有计划?
  3. ……

学习指导语:在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叫子思,他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它强调了做事之前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要性。

2.引出课题

学习指导语:我们进行每一项活动,都需要事先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也叫活动方案。一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是顺利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

思考:活动开展前,怎样制订活动方案呢?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制订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实践活动之前要制订好方案,使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订课的价值所在。)

(二)案例学习,主动建构。(25分钟)

1. 案例学习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已经初步了解了制订活动方案的方法。请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活动方案,给同桌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展示资料、交流,教师积极评价。教师多媒体出示“走进元宵节”活动方案

“走进元宵节”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走进元宵节

活动目的

了解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情况,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

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情况。

小组成员

及分工

组长:刘圆圆。

组员:刘悦、杜雨晴、孔令慧 尹修琦、梁栋。

分工:刘悦、杜雨晴负责了解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刘圆圆、孔令慧负责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尹修琦、梁栋负责了解元宵节的饮食。

活动方法

查资料、访谈、考察。

活动步骤与

时间安排

活动共分四步,时间安排5天。

  1. 上网查阅资料,1天;
  2. 访谈有关人员,1天;
  3. 实地考察,2天;
  4. 总结整理,1天。

预期成果

呈现形式

手抄报、访谈记录、考察报告等。

学习指导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分析你收集到的活动方案和“走进元宵节”活动方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提出问题。

(1)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怎样制订一份好的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活动方案,制订起来有些困难,教师提供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案例作参考,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内容。)

2.探究建构

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1)我认为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应包括……

(2)我认为……

……

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不同类型的活动,其活动方案也不同,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及其分工、活动方法、活动步骤与时间安排、预期成果呈现形式等。活动方案可以用文字形式呈现,也可以用表格形式呈现。我们一般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多媒体出示)

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

(1)活动主题:应准确、简洁、具体、新颖,能反映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研究方向。

(2)活动目的: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或活动,通过研究或活动的进行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它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活动内容:主题活动要探讨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如果课题较大,还必须列出所包含的小课题。

(4)参加人员及其分工:指对小组成员作明确具体的分工。学生首先选择主题组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组长可以是竞选产生,也可以是选举产生;然后组长和组员协商,活动中哪些事情具体由谁负责,哪些事情由几位同学合作完成,使之明白各自的工作职责。

(5)活动方法:指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一般有调查与访问、实验与观察、设计与制作、文献查找等。有的课题需要同时采用几种研究方法,同一课题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6)活动步骤与时间安排:指活动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具体日程,包括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分配。活动时间的设计一定要具体,不能太笼统,一般而言,需以周为单位或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时间安排。

(7)预期成果呈现形式: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制作的作品等。

(补充说明:制订活动方案时,先根据活动的目的,大致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法,然后再逐一细细确定参加人员及其分工、活动步骤与时间安排、预期成果呈现形式等项目。

3.体会实践,大胆尝试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学生活动:我也想制订一份好的活动方案?……

学习指导语:在制订活动方案时,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制订出一份好的活动方案?(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交流。)

教师总结:制订活动方案,通常要经历“讨论——征求意见——制订活动方案——修改完善”的过程。参加活动人员针对活动主题认真讨论,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活动方案,然后根据同学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制订的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及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学习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板书设计:


http://jys.tzjyxx.gov.cn/upload/2013/3/27165020119.png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题1“实践与体验”部分和“总结与交流部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设计植树节活动方案,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植树节活动方案,学会制订简单的活动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方案制订中,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并掌握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难点:设计一份切实可行的植树节活动方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利用ppt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表格,植树节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初步了解植树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知识,引入新课。(5分钟)

1.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2. 制订活动方案,通常要经历什么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引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制订方案。(15分钟)


http://jys.tzjyxx.gov.cn/upload/2013/3/27165020129.jpeg
学习指导语: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同学们,让我们围绕植树节确定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制订一份主题活动方案吧。

你们小组想研究关于植树或植树节的哪些具体内容,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学生说一说:

  1. 我想知道怎样植树?
  2. 我想知道我国植树节的来历。
  3. 我想制作一份关于植树节的手抄报。

4.我想……

学习指导语:学习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后,怎样制订活动方案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征求意见,共同策划,初步制订活动方案。(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旨在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确定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活动主题,通过讨论,自主地进行活动策划,初步制订活动方案。)

(三)交流提升,完善方案。(10分钟)

1.论证方案


http://jys.tzjyxx.gov.cn/upload/2013/3/27165020139.jpeg
学习指导语:活动方案不是一次就可以确定下来的往往需要多次修改才能完善。小组制订完活动方案后,还要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或建议。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活动方案展示给大家?(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活动方案,多媒体展示)

同学们认真观看、倾听了其他小组的活动方案,说说他们的活动方案有什么“亮点”?(学生找“亮点”,交流。)

欣赏完其他小组的活动方案,你能指出 “不足”吗?可行性是活动方案的灵魂,找出“不足”后,最好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他们参考。(学生找 “不足”, 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在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发现他人优点,并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完善自己的活动方案。千万不要把交流论证搞成批斗会,把其他小组的活动方案说得一无是处。因而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先说说其他小组活动方案的亮点,然后找“不足”,提合理化建议。

2. 完善方案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在讨论、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全班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借鉴其他小组好的做法,反思自己方案的不足,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学习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多媒体展示修改完善后的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一次性制订出完善、周密的方案,因而开展班级交流论证,修改活动方案是必要的,通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健康人格。)

(四)评价小结。5分钟)

学习指导语:每个小组都制订出了活动方案,你还想说些什么?

同学们真了不起,小组成员之间配合很默契,成功完成了活动方案设计,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我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中并不意味着要根据方案机械地执行,随着活动的开展,会出现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同学们要依据实际活动中的发展表现和需求,及时调整、修订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中要遵守规章制度,特别注意安全

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评价。)

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很多:

(1)我明白了活动前要制订活动方案;

(2)我知道了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3)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我感到了一块学习的快乐。

(4)……

(设计意图:教师科学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深化对活动方案的认识与理解。本环节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学生的收获,都可以通过此环节清楚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五)拓展延伸。(5分钟)(多媒体出示)

课下根据活动方案,开展植树活动,争做“绿色小天使”。

“植树节”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

 

小组成员及分工

 

活动方法

 

活动步骤与时间安排

 

预期成果呈现形式

 

 

老师或同学的意见或建议

老师的意见或建议

 

同学的意见或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下根据活动方案,开展植树活动,争做绿色小天使,旨在让学生转化为具体的植树活动,进一步深化对活动方案的认识与理解。)


http://jys.tzjyxx.gov.cn/upload/2013/3/27165020149.png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三年级学生初次制订活动方案有些困难,所以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再比较教材上的“走进元宵节”活动方案,让他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制订、修改活动方案,明白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通过设计植树节活动方案,来学会制订简单的活动方案。在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发现他人优点,并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完善自己的活动方案,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师及时、科学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化对活动方案的认识与理解。

设计亮点: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讨论交流、分析总结、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策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人人经历“讨论——征求意见——制订活动方案——修改完善”的过程,学生的规划意识、策划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点遗憾: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还比较简单。有些学生合作意识不强,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合作态度。

附件: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

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1928年北伐完成后,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 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植树造林消减噪声
    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采取了各种减少噪声的措施,而绿化造林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从科学试验中得知:公园成片林木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降低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15分贝,比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消减4分贝以上;在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
    从林木防止噪声的效果来看,林带越宽越密越好。科学研究认为,在城市里,最少要有宽6米、高10米的林带,消减噪声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要求林带不宜离声源太远,一般在6--15米之间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