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012-09-03 05:02:36)
标签:

杂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国家课程改革中设立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它强调要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要向自然环境、学生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要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要改革以往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和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实践、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并在活动过程中与学生一同成长。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比其他学科的教师在知识、技能及实践等方面都应有更高的标准,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具备融合各科知识的能力

以往的分科教学,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所学的专业,所教的专业。而如今课程发展的趋势是逐步由分科向综合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各学科领域知识综合与融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各学科知识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这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更高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且具备融合各科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如锦州市十二中学的刘晓红老师上的“营养与健康”一课,讲述了七大营养元素与健康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再如锦州五中刘玉兰老师上的“生活中的科学”,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它要求教师具备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利的指导,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二、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包含四大领域:劳动与技术、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它更注重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探究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而要想指导学生探究,教师首先要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课题的论证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撰写开题报告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方案实施的能力等,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水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同学们对水似乎很熟悉,但对水的知识又了解多少呢?如果学生对“水”进行研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方案、如何查阅有关水的资料,做哪些实验,怎样做,如何分类总结有关资料、整理实验成果并且汇报和展示成果,这一切的成功进行与教师所具备的科研能力是分不开的。

三、具备规划、设计和组织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经验,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一切都要靠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条件,引导学生选择或提出课题,并且能合理的制定活动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规划和设计能力,又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组织指导好学生活动,协调好学生活动与各部门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如进行“水”的研究,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计划,还要协调与社区、环保部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它的开设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活动开展的好坏。因此,广大综合实践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自身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张良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